菩提廣講堂 http://putiguang.org/
桃園縣楊梅鎮光裕南街173號
Tel: 00886 - 03- 4819173
e-mail: putiguang@gmail.com
歡迎索取法寶DVD,國內外各地區均可寄達。
請電話聯絡,或email至 putiguang@gmail.com ,留下聯絡資料(姓名、email address、電話、地址、法寶種類及數量)。
講堂將儘速回應您的需求。
敬祝 法喜充滿
解脫之道DVD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DVD 性空學探源DVD
中觀今論MP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DVD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DVD
十四無記DVD
雜阿含經選集DVD
林崇安教授_雜阿含經論會編要義DVD
解脫之道(講義) 電子講義
雜阿含經選集(講義) 電子講義
雜阿含經論會編要義_林崇安教授編講 電子講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叢書類)
解脫之道講記 (叢書類)
浅 谈 “如 实 观 照”
有的同修在听了我在共修小组上讲的学习“如实观照”的体会后,觉得记不住,要求是否整理点文字材料以供参考。现在经回忆、补充、整理,形成这篇发言稿。
今天,我们集中时间,一起探讨“如实观照”,我先谈谈学习“如实观照”的一些体会:
我觉得“如实观照”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了“苦、集、灭、道”四圣谛,建立了佛法的正见,最主要是把这些知见落实到行动中,以正确的知见、观念指导我们的行为,以知导行,以行证知。“如实观照”就是把所学理论付之实践的具体方法。我们学习佛法,是要讲受用性的,每个人只要对佛法有了一分认识,理解和受用,只有体会到自身生命质量在改善和提升,才会从内心产生对“三宝”的净信。“如实观照”是体方师父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所在,也是修学佛法受用所在,值得每位学习“解脱之道”弟子的重视,认真的把握。
谈“如实观照”先从学习佛法的目的谈起。我们为什么学习佛法,目标是什么?修学佛法的唯一终极目标是涅槃、解脱生死。什么是涅槃?涅槃,梵语含有否定与消散的意味,又有安乐自在的意思。涅槃本来是圣者体证真理的境界,只有唯证方知,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许多人就以为人死为圆寂!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证涅槃,还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以涅槃,决不是死了的意思,也不是死了才涅槃,是活着体证涅槃。
虽然对涅槃有各种不同释解,从对有为的杂染的否定说:贪瞋痴烦恼的止息、永灭为涅槃。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就知道,也可以这么说: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解决“贪瞋痴烦恼”的问题。解脱什么?解脱的是“贪瞋痴烦恼”。烦恼止息,永灭了,就算解脱了。
许多经论都说:死生由业,业由烦恼。生死果报,由业力而来。因为业从惑起,断除了惑,生死就解脱了。惑就是烦恼,是内心种种不正当、不清净的扰动分子。所以烦恼对于业,有两种力量:一是发业力,无论善业、恶业,凡是能招感生死苦果的,都是由于烦恼直接或间接的引发而起。二是润生力,业已造了,成为众生的业力,但必须再经烦恼的引发,才会招感苦果。这样,无论从修学佛法的目标看,还是从“烦恼”和“业”的关系看,我们不妨把这三乘共断的烦恼当作“敌人”,坚决彻底消灭敌人。
以上从学佛目的和烦恼对业的作用,了解到解决烦恼问题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解决烦恼呢?教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离烦恼证菩提;二说断烦恼证菩提;三说烦恼即菩提。有的说,反正三种讲法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解脱。对这三种讲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其中有什么奥妙?让我们一起先将烦恼是怎样产生的,烦恼的本质,真相是什么?分析一下,也就是师父常常反复提醒我们要“看”清烦恼的真相,这个问题清楚了,那么是“离”是“断”还是“即”当然也就明白了。也就是说修行的法门,方法自然就会出来,对“如实观照”也会有较好的相应。
烦恼的产生,这要从我们身心生命自体中分析。“我”有烦恼,对于“我”,佛法告诉我们:这个实在性含摄不变性,独存性,自性有的,能主宰、能控制的“我”是没有的。但五蕴、六处和合的“假我”还是存在的。什么是“我”?《杂阿含》里讲得清楚。“云何为我”?就是说依之成我的是什么?释尊答道: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为二……譬如二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将十二处分为内根与外境二类。在内外相待接触的关系下生起识来,经中喻如二手(根境)相拍成声(识)。二合生识,三和合触,有了根、境、识三的关系,就有触。如是六受、六想、六思,都跟着生起来了。这个就是我,就在这内外处关涉的综合上建立曰我。有生命自体,有待于自我的外界,内外接触,就有心识的精神活动;于是六触、六受、六想、六思都起来了。所谓我,就是如此。受就是根尘识三和合触产生的,触起即受起。
我们知道,所谓的“三毒烦恼”就是五蕴中的“受”。受,即是感受、领纳,是我们的情绪作用。佛说有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乐受即是贪,苦受就是瞋,不苦不乐受就是痴。谈到这里,我们清楚了烦恼是这样产生的:由于根、尘相触,生识,根、尘、识三和合触。触生受,起了三受,即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接下来分析烦恼的性质、真相。
佛陀开示五蕴、六处法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是由五薀、或六处组成的,是缘起缘生的,不但色身和合的假我是缘生的,而且组成假我的五薀、六处也是缘生的,目的是为了破我执,离我我所,顺得涅槃。无常因、无常缘所生之法云何有常。根无常、境无常、根境生识有常吗?三和合触是常吗?由触俱生的受是常吗?当然这个受无疑是缘起无自性,当体即空,非实如幻如化。这样,我们不妨先给烦恼下个结论:烦恼是虚幻的。
前面讲过二掌相击产生声音比喻根境相触生识。师父在讲课时多次示范提醒我们。二手相击,你听到声音是起还是灭?如实说,听到的是声音生起灭了。生必归于灭,我们要着重体会这个“灭”。平时每个人在眼见色、耳闻声中,就是根境相触中的引起的感受(即烦恼)也与二手相击发声一样。二手相击离开的同时,声音灭去。同理,当根和境离开时,识灭、触即灭,受即灭(烦恼即灭)。这即是经中说的:触起即受起,触灭即受灭,见灭得道。从这里,我们也不难体会到烦恼的产生如同二手相击发声一样,是即生即灭的。当我们在根尘触中,谈情绪,说烦恼时,所谓的烦恼已灭,已经不存在了。这样分析下来,我们是不是再下个结论:烦恼是即生即灭的,或说是不存在的。把以上二个结论合在一起说:烦恼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烦恼实在是凡夫不明缘起、无自性、空,执虚为实、执假为真,由颠倒妄执而起的幻现。这就是烦恼的真相,实相。大家一起,先把这个结论确定下来,确认无疑了,下面要探讨的问题就容易多啦。
师父为了我们进一步明白如实观照的依据和奥妙,还举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比喻。如“执绳为蛇”。夏天在野外走路,在月光下见到前面摆动的“蛇”,心生害怕。怎么办?绕道走过去,避开它,不失为一种办法。拣根棍子打它,赶跑它,也是办法。如果有人告诉你,不过是根草绳,随风摆动而已,你仔细看清楚了,确定是草绳。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不知真相,执绳为蛇时,需要绕道,或拿棍子赶它,现在明白了真相,还需这样吗?比喻烦恼,当我们知道了烦恼的真相,对一个虚幻的,不存在的烦恼,还有什么可“离”,有什么可“断”?修行,怎么把烦恼修掉?怎么修,怎么去掉这个虚幻的,不存在的烦恼。那有什么烦恼可修、可去、可离、可断的。又如前面所讲的,把烦恼当作“敌人”。通常与敌人打仗,先要侦察敌情,敌人来了多少,在哪里?知己知彼,方能战胜。现在知道了这个“敌人”,是虚幻的,本不存在的,那么还需要制定作战计划:调兵谴将吗!如果烦恼是实在的,能离它吗?只是虚幻的还需要离吗?“挥剑过去已是痴”。所以说,了解烦恼的缘起,无自性,非实虚幻,即生即灭的真相,明白了实无烦恼可破,就是菩提(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烦恼即菩提。
反观现实教内修行的法门很多,大多数在搞对治,要这样修,那样修,今天要修掉这个,明天要修掉那个,或是用转移的方法等等。这并不是说某些法门有问题,或不好。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心病,本来法门无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修学者根机不同,是否适应而已。只要相应,欢喜,受用就是好。不过师父要我们着重体会的是 :烦恼即菩提的原理,其本意是让我们在“无上佛道誓愿成”的历程中,不走弯路,不走冤枉路,不搞弯弯绕,直插目标,直接契入法性空寂,也是大乘有别于小乘的不共处。师父所开示的“如实观照”,就是建立在佛法正见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看清真相,进而体证寂灭法性的尤为殊胜的修学法门。下面谈“如实观照”。
翻开《解脱之道》,从首页就看到那刚劲有力的题词:“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作判断不下结论如实观照当下觉知”。可见如实观照在《解脱之道》一书中的地位和师父心目中的份量。“如实”二个字的意思就是照它“原来”的样子,当下如何,观和照合在一起就是“看”。如实观照就是:照着当下原来的样子“看”着它。“六不”主要是让我们在观照时,成为一个客观的观察者,以避免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造作者。如实观照不是有所缘的假想观,而是无所依的如实观。我认为:如实观照的核心在一个“看”字,“看”的奥妙是我们要着重体会的。
(一)“看”,回到当下。佛法非常重视当下。什么是当下,当下没有时间相;生命在呼吸间,一息不来就是阴阳二隔。生命就在当下,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活着的当下就是生命。而我们很少有人活在当下,我们的“想”蕴特别强,大部分时间落在“想”里,想过去想未来,尤其老人回顾当年辉煌业绩和不顺心的事,欣求将来更好,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落入了时间相。“看”跟“想”的作用完全相反,看,只有当下,在看的时候就不想,说一心不可二用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看的时候不得不回到当下。“看”有截断想过去想未来的功能,一个“看”能破时间相。
无论是讲悟道还是讲解脱生死都在当下解决。佛法讲生灭,有三种生灭。一是大期生灭,就是无始以来生死死生轮回不断;二是一期生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活了几十年或上百岁;三是刹那生灭。刹那,指时间极短;这里的生灭指的是心意识念头的生灭,也即指当下。大期生灭,一期生灭和当下是相依相缘、一致的,解决大期问题需在一期活着解决,一期的问题在当下解决。自己当下每一念的生灭,无法做到如如不动,这一生是相续的,未来必然是相续的。在这一念的生灭中,当下就能见法解脱,那么下一秒钟就没有问题,未来际也没有问题,活着没有问题,死后就肯定没有问题了。
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修行在哪里修,就是此人、此地、此时。此时就是指的当下。修行,虽说一天24小时,实际上只有当下,禅定要定多久?过去不用定,未来不用定,只要当下定就好。当下看,就是当下觉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客观地,如实地看着它,时时记得向自己内心观察,好像打开探照灯一样,照着自己。当然由于习惯性的强大,经常看不住,看一下就很快落入想了,想、看,看、想,来回跑。落入想时,把它拉回来就是了。
在练习看时,开始有些不适应也是自然的,就好像学开车,开始总是大脑、手、脚不协调,顾此失彼,遇到情况手忙脚乱。但假以时日,慢慢地熟练了。“看”也是如此,随着精进力、观照力逐渐增强,“想”逐步退却。只有坚持,习惯成自然。“看”就成为强有力的习惯性,到那时,恐怕不看也不行了。遇到任何境界,自然正念观前。原由人工控制的灯开关也成了自动开关,随时自动打开。灯开了,黑暗就不存在了。当然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即使掌握了观照的方法,但对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的解决需要过程,也不可操之过急。“看”的功夫,即观照力或觉照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
(二)“看”的当下,离炽燃。
《杂阿含》中所说“现法见、离炽然、不待时节、缘自觉知”。现法见,就是当下,不待时节,就是不需等待什么特殊时节,觉知就是看。这首谒子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看”的当下,是清净的。为什么呢?
从缘起的流转和还灭的二大理则知道,我们每个人生命体都有二种功能或二种机制,一是与无明相应,肯定是造业产生的贪瞋痴烦恼痛苦,生死有份,轮回不断。一是与明相应,无明灭则行灭…..纯大苦聚灭,一定是清净的通向涅槃解脱。我们学习佛法,建立了正见,从理上知道了真理法则,在看的当下,就是〈阿含经〉中所说的:止、息、清凉、没。所以,一个已经建立缘起正见的人,在“看”的当下,本然地会起相应的作用:有了烦恼,看着它,烦恼当下止息。坚持在“看”,眼见色,耳闻声的当下,烦恼不起。法就有这个功能,所谓法尔如是。也可以作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尚方宝剑,一试便知。这虽然也是有为的对治,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受用无尽了。
我们明白了看的奥妙,比喻就象在火房做饭,知道这是盐,这是白糖,要甜要咸。还不是在自己的掌握中,喜欢清净欢乐,还是痛苦烦恼,自己在当下是可以选择的,是可操控的。
有人问,修行是这么简单吗,效果这么神奇吗?不信,每个人是可以试验的。师父多次提示我们,在听法的当下,反观自己内心,看着,不要用想,一定用看,有没有烦恼,有没有痛苦。现在我们在探讨法义,马上可以试验。让我们回忆过去美好的事情或再瞋恨的人和事,然后停止想,向内看,在“看”之下,种种的怨、恨、恼、烦、喜、怒、哀、乐的情绪和一切内心的造作,当下自然止息。法的功能必然如此。例如禅宗公案:二祖神光向达磨祖师求法时,表达了我心不安。祖师说:将心拿来,给你安。二祖即反观觅心,怎么找都找不到那个不安的心,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说你心已安。当下二祖彻悟。不可得,如前面讲的如幻的“不安”心本来就没有,如何能得?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悟道,是让我们体悟诸法真相——法性空寂。“觅心了不可得”,就是在观照即看中发现了所谓心的空相。诸法本不生,一法悟,法法悟,因为法法空寂,所以二祖彻悟。
(三)“看”的当下,具足戒、定、慧
如实观照的实践过程,虽然不是刻意的修定,而定心自在其中,虽然不是刻意断除烦恼,而烦恼淡而不起。在“看”之下,“戒、定、慧”三学摄其中。是不戒自戒,不定自定。一个“看”字,可以成就“戒、定、慧”。“戒”,对我们在家的居士讲,主要是五戒十善,就是八正道的正语、正业、正命三圣支。人的行为和言语是由心念控制和指挥的,当我们在观照时、在“看”着时、也即是觉知时,与法相应,不起烦恼、不起杂念,心戒清净,当下还会犯身戒和口戒吗?不会的,这即是不戒自戒。“定”,在看的当下心是无法攀缘的,从这里可以体会到“看”的奥妙。只有落入想时,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胡思乱想,妄想,都来了。凡夫不知佛法,不明真相,有的越想越气,越想越瞋,为了一句话,一件事情,一点利益,几年甚至一辈子难消心头之恨。由“想”而起的“爱”和“恨”会令人发颠发狂。所以说烦恼痛苦是“想”出来的。只要用“看”,看的当下,与定心自然相应。这就是不定自定。“慧”,就是八正道中正见、正思维、正念等圣支。在“看”的当下,与法相应,与正见相应,正念现前,即是般若智慧。
对于“戒、定、慧”三学,每位佛弟子都是不会轻忽的,三者的关系是相依相缘的整体,缺一不可。对于定与慧的关系,在传统观念里,依戒而定,从定发慧,容易片面理解,以为有定就好。不能否认定力对深观的作用,但定有邪定、正定、净定、味定,不可一概而论。如社会上的气功师,不知佛法也有定力很深的,得定是不一定发慧的。我们在观照时,即“看”的当下,心不攀缘,不外放,心意识逐渐凝聚,渐渐定下来。比如一小猴,原来到处跳来跳去,现在把它栓在木桩上,只能围绕木桩转,经过一阶段后,猴子会慢慢地静下来,转得少了,不转了。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开始围绕法义如理思维,建立了正见,掌握了观照法门后。一方面,心意识从狂执攀缘逐渐到静下来,促发智慧的增长;另一方面,正念现前,心意识的凝聚又促进定力的加深。就这样,定与慧相互促进,互为增上,定慧是等持的。在定慧的相互增上中,由于不颠倒,不攀缘,贪欲,执取心淡了,内心烦恼的扰动分子也慢慢清除了。八正道前七支的完成才是正定,才是我们需要的定,回到本定。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不松不懈,精进再精进,待到因缘条件具足,某一因缘的促发,水到渠成,就有见法的可能。
讲到这里,还需强调缘起正见,“如实观照”是以缘起正见为前题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缘起正见建立得越扎实、越明白,观照就越相应。先把功夫下在正见缘起上,自然会在观照中体现出来。如果轻视对正见的闻、思功夫,急求观照受用,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缘起正见是何等重要啊!
“诸佛说空法,为离诸见故。”佛说空教的本义,是使众生于世俗而离一切妄执,因离执而悟得毕竟空寂。一切不可得,即是佛法的究竟了义空。我们修学“如实观照”就是在正见的指导下,行之于实践,以知导行,以行证知的实践过程。实践“戒、定、慧”三学就在当下,就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工作中,待人接物处事中,行住坐卧的每个因缘中,无时不刻把灯打开,看着自己,注意自己情绪的起落变化、心态状况如何,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如如不颠倒,不贪染,不着不取,离妄执戏论而迈向解脱之道。
其实修行并不难,只要在一次烦恼起来时,专心地看着烦恼,寻找烦恼,烦恼当下止息。就这一次,就体会到了。一次如此,百次、千次都是如此。这一次的体会,就是无始以来都在无明的黑暗中第一次开灯,一明能除千年暗。所以我们一定要大胆地试验、实验,下决心要得到一次体会,只要得到一次的体会,才能明白“看”的功能和奥妙,信心也随之而生,决心也随之而坚定。
以上发言,所讲内容若能与法相应,符合解脱道义理的,都是从师父那里听来的,学习来的。如有偏离法义,有违师父本意的内容,仅是个人错会了。还望参阅本稿的同修批评指正。更重要的是:如何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师父所开示的法要,为我所用。最后一句话,大家回去别忘把“灯”打开。谢谢!
(发言者:宗明)
2011年10月15日
今天,我们集中时间,一起探讨“如实观照”,我先谈谈学习“如实观照”的一些体会:
我觉得“如实观照”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了“苦、集、灭、道”四圣谛,建立了佛法的正见,最主要是把这些知见落实到行动中,以正确的知见、观念指导我们的行为,以知导行,以行证知。“如实观照”就是把所学理论付之实践的具体方法。我们学习佛法,是要讲受用性的,每个人只要对佛法有了一分认识,理解和受用,只有体会到自身生命质量在改善和提升,才会从内心产生对“三宝”的净信。“如实观照”是体方师父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所在,也是修学佛法受用所在,值得每位学习“解脱之道”弟子的重视,认真的把握。
谈“如实观照”先从学习佛法的目的谈起。我们为什么学习佛法,目标是什么?修学佛法的唯一终极目标是涅槃、解脱生死。什么是涅槃?涅槃,梵语含有否定与消散的意味,又有安乐自在的意思。涅槃本来是圣者体证真理的境界,只有唯证方知,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许多人就以为人死为圆寂!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证涅槃,还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以涅槃,决不是死了的意思,也不是死了才涅槃,是活着体证涅槃。
虽然对涅槃有各种不同释解,从对有为的杂染的否定说:贪瞋痴烦恼的止息、永灭为涅槃。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就知道,也可以这么说: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解决“贪瞋痴烦恼”的问题。解脱什么?解脱的是“贪瞋痴烦恼”。烦恼止息,永灭了,就算解脱了。
许多经论都说:死生由业,业由烦恼。生死果报,由业力而来。因为业从惑起,断除了惑,生死就解脱了。惑就是烦恼,是内心种种不正当、不清净的扰动分子。所以烦恼对于业,有两种力量:一是发业力,无论善业、恶业,凡是能招感生死苦果的,都是由于烦恼直接或间接的引发而起。二是润生力,业已造了,成为众生的业力,但必须再经烦恼的引发,才会招感苦果。这样,无论从修学佛法的目标看,还是从“烦恼”和“业”的关系看,我们不妨把这三乘共断的烦恼当作“敌人”,坚决彻底消灭敌人。
以上从学佛目的和烦恼对业的作用,了解到解决烦恼问题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解决烦恼呢?教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离烦恼证菩提;二说断烦恼证菩提;三说烦恼即菩提。有的说,反正三种讲法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解脱。对这三种讲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其中有什么奥妙?让我们一起先将烦恼是怎样产生的,烦恼的本质,真相是什么?分析一下,也就是师父常常反复提醒我们要“看”清烦恼的真相,这个问题清楚了,那么是“离”是“断”还是“即”当然也就明白了。也就是说修行的法门,方法自然就会出来,对“如实观照”也会有较好的相应。
烦恼的产生,这要从我们身心生命自体中分析。“我”有烦恼,对于“我”,佛法告诉我们:这个实在性含摄不变性,独存性,自性有的,能主宰、能控制的“我”是没有的。但五蕴、六处和合的“假我”还是存在的。什么是“我”?《杂阿含》里讲得清楚。“云何为我”?就是说依之成我的是什么?释尊答道: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为二……譬如二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将十二处分为内根与外境二类。在内外相待接触的关系下生起识来,经中喻如二手(根境)相拍成声(识)。二合生识,三和合触,有了根、境、识三的关系,就有触。如是六受、六想、六思,都跟着生起来了。这个就是我,就在这内外处关涉的综合上建立曰我。有生命自体,有待于自我的外界,内外接触,就有心识的精神活动;于是六触、六受、六想、六思都起来了。所谓我,就是如此。受就是根尘识三和合触产生的,触起即受起。
我们知道,所谓的“三毒烦恼”就是五蕴中的“受”。受,即是感受、领纳,是我们的情绪作用。佛说有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乐受即是贪,苦受就是瞋,不苦不乐受就是痴。谈到这里,我们清楚了烦恼是这样产生的:由于根、尘相触,生识,根、尘、识三和合触。触生受,起了三受,即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接下来分析烦恼的性质、真相。
佛陀开示五蕴、六处法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是由五薀、或六处组成的,是缘起缘生的,不但色身和合的假我是缘生的,而且组成假我的五薀、六处也是缘生的,目的是为了破我执,离我我所,顺得涅槃。无常因、无常缘所生之法云何有常。根无常、境无常、根境生识有常吗?三和合触是常吗?由触俱生的受是常吗?当然这个受无疑是缘起无自性,当体即空,非实如幻如化。这样,我们不妨先给烦恼下个结论:烦恼是虚幻的。
前面讲过二掌相击产生声音比喻根境相触生识。师父在讲课时多次示范提醒我们。二手相击,你听到声音是起还是灭?如实说,听到的是声音生起灭了。生必归于灭,我们要着重体会这个“灭”。平时每个人在眼见色、耳闻声中,就是根境相触中的引起的感受(即烦恼)也与二手相击发声一样。二手相击离开的同时,声音灭去。同理,当根和境离开时,识灭、触即灭,受即灭(烦恼即灭)。这即是经中说的:触起即受起,触灭即受灭,见灭得道。从这里,我们也不难体会到烦恼的产生如同二手相击发声一样,是即生即灭的。当我们在根尘触中,谈情绪,说烦恼时,所谓的烦恼已灭,已经不存在了。这样分析下来,我们是不是再下个结论:烦恼是即生即灭的,或说是不存在的。把以上二个结论合在一起说:烦恼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烦恼实在是凡夫不明缘起、无自性、空,执虚为实、执假为真,由颠倒妄执而起的幻现。这就是烦恼的真相,实相。大家一起,先把这个结论确定下来,确认无疑了,下面要探讨的问题就容易多啦。
师父为了我们进一步明白如实观照的依据和奥妙,还举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比喻。如“执绳为蛇”。夏天在野外走路,在月光下见到前面摆动的“蛇”,心生害怕。怎么办?绕道走过去,避开它,不失为一种办法。拣根棍子打它,赶跑它,也是办法。如果有人告诉你,不过是根草绳,随风摆动而已,你仔细看清楚了,确定是草绳。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不知真相,执绳为蛇时,需要绕道,或拿棍子赶它,现在明白了真相,还需这样吗?比喻烦恼,当我们知道了烦恼的真相,对一个虚幻的,不存在的烦恼,还有什么可“离”,有什么可“断”?修行,怎么把烦恼修掉?怎么修,怎么去掉这个虚幻的,不存在的烦恼。那有什么烦恼可修、可去、可离、可断的。又如前面所讲的,把烦恼当作“敌人”。通常与敌人打仗,先要侦察敌情,敌人来了多少,在哪里?知己知彼,方能战胜。现在知道了这个“敌人”,是虚幻的,本不存在的,那么还需要制定作战计划:调兵谴将吗!如果烦恼是实在的,能离它吗?只是虚幻的还需要离吗?“挥剑过去已是痴”。所以说,了解烦恼的缘起,无自性,非实虚幻,即生即灭的真相,明白了实无烦恼可破,就是菩提(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烦恼即菩提。
反观现实教内修行的法门很多,大多数在搞对治,要这样修,那样修,今天要修掉这个,明天要修掉那个,或是用转移的方法等等。这并不是说某些法门有问题,或不好。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心病,本来法门无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修学者根机不同,是否适应而已。只要相应,欢喜,受用就是好。不过师父要我们着重体会的是 :烦恼即菩提的原理,其本意是让我们在“无上佛道誓愿成”的历程中,不走弯路,不走冤枉路,不搞弯弯绕,直插目标,直接契入法性空寂,也是大乘有别于小乘的不共处。师父所开示的“如实观照”,就是建立在佛法正见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看清真相,进而体证寂灭法性的尤为殊胜的修学法门。下面谈“如实观照”。
翻开《解脱之道》,从首页就看到那刚劲有力的题词:“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作判断不下结论如实观照当下觉知”。可见如实观照在《解脱之道》一书中的地位和师父心目中的份量。“如实”二个字的意思就是照它“原来”的样子,当下如何,观和照合在一起就是“看”。如实观照就是:照着当下原来的样子“看”着它。“六不”主要是让我们在观照时,成为一个客观的观察者,以避免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造作者。如实观照不是有所缘的假想观,而是无所依的如实观。我认为:如实观照的核心在一个“看”字,“看”的奥妙是我们要着重体会的。
(一)“看”,回到当下。佛法非常重视当下。什么是当下,当下没有时间相;生命在呼吸间,一息不来就是阴阳二隔。生命就在当下,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活着的当下就是生命。而我们很少有人活在当下,我们的“想”蕴特别强,大部分时间落在“想”里,想过去想未来,尤其老人回顾当年辉煌业绩和不顺心的事,欣求将来更好,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落入了时间相。“看”跟“想”的作用完全相反,看,只有当下,在看的时候就不想,说一心不可二用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看的时候不得不回到当下。“看”有截断想过去想未来的功能,一个“看”能破时间相。
无论是讲悟道还是讲解脱生死都在当下解决。佛法讲生灭,有三种生灭。一是大期生灭,就是无始以来生死死生轮回不断;二是一期生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活了几十年或上百岁;三是刹那生灭。刹那,指时间极短;这里的生灭指的是心意识念头的生灭,也即指当下。大期生灭,一期生灭和当下是相依相缘、一致的,解决大期问题需在一期活着解决,一期的问题在当下解决。自己当下每一念的生灭,无法做到如如不动,这一生是相续的,未来必然是相续的。在这一念的生灭中,当下就能见法解脱,那么下一秒钟就没有问题,未来际也没有问题,活着没有问题,死后就肯定没有问题了。
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修行在哪里修,就是此人、此地、此时。此时就是指的当下。修行,虽说一天24小时,实际上只有当下,禅定要定多久?过去不用定,未来不用定,只要当下定就好。当下看,就是当下觉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客观地,如实地看着它,时时记得向自己内心观察,好像打开探照灯一样,照着自己。当然由于习惯性的强大,经常看不住,看一下就很快落入想了,想、看,看、想,来回跑。落入想时,把它拉回来就是了。
在练习看时,开始有些不适应也是自然的,就好像学开车,开始总是大脑、手、脚不协调,顾此失彼,遇到情况手忙脚乱。但假以时日,慢慢地熟练了。“看”也是如此,随着精进力、观照力逐渐增强,“想”逐步退却。只有坚持,习惯成自然。“看”就成为强有力的习惯性,到那时,恐怕不看也不行了。遇到任何境界,自然正念观前。原由人工控制的灯开关也成了自动开关,随时自动打开。灯开了,黑暗就不存在了。当然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即使掌握了观照的方法,但对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的解决需要过程,也不可操之过急。“看”的功夫,即观照力或觉照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
(二)“看”的当下,离炽燃。
《杂阿含》中所说“现法见、离炽然、不待时节、缘自觉知”。现法见,就是当下,不待时节,就是不需等待什么特殊时节,觉知就是看。这首谒子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看”的当下,是清净的。为什么呢?
从缘起的流转和还灭的二大理则知道,我们每个人生命体都有二种功能或二种机制,一是与无明相应,肯定是造业产生的贪瞋痴烦恼痛苦,生死有份,轮回不断。一是与明相应,无明灭则行灭…..纯大苦聚灭,一定是清净的通向涅槃解脱。我们学习佛法,建立了正见,从理上知道了真理法则,在看的当下,就是〈阿含经〉中所说的:止、息、清凉、没。所以,一个已经建立缘起正见的人,在“看”的当下,本然地会起相应的作用:有了烦恼,看着它,烦恼当下止息。坚持在“看”,眼见色,耳闻声的当下,烦恼不起。法就有这个功能,所谓法尔如是。也可以作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尚方宝剑,一试便知。这虽然也是有为的对治,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受用无尽了。
我们明白了看的奥妙,比喻就象在火房做饭,知道这是盐,这是白糖,要甜要咸。还不是在自己的掌握中,喜欢清净欢乐,还是痛苦烦恼,自己在当下是可以选择的,是可操控的。
有人问,修行是这么简单吗,效果这么神奇吗?不信,每个人是可以试验的。师父多次提示我们,在听法的当下,反观自己内心,看着,不要用想,一定用看,有没有烦恼,有没有痛苦。现在我们在探讨法义,马上可以试验。让我们回忆过去美好的事情或再瞋恨的人和事,然后停止想,向内看,在“看”之下,种种的怨、恨、恼、烦、喜、怒、哀、乐的情绪和一切内心的造作,当下自然止息。法的功能必然如此。例如禅宗公案:二祖神光向达磨祖师求法时,表达了我心不安。祖师说:将心拿来,给你安。二祖即反观觅心,怎么找都找不到那个不安的心,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说你心已安。当下二祖彻悟。不可得,如前面讲的如幻的“不安”心本来就没有,如何能得?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悟道,是让我们体悟诸法真相——法性空寂。“觅心了不可得”,就是在观照即看中发现了所谓心的空相。诸法本不生,一法悟,法法悟,因为法法空寂,所以二祖彻悟。
(三)“看”的当下,具足戒、定、慧
如实观照的实践过程,虽然不是刻意的修定,而定心自在其中,虽然不是刻意断除烦恼,而烦恼淡而不起。在“看”之下,“戒、定、慧”三学摄其中。是不戒自戒,不定自定。一个“看”字,可以成就“戒、定、慧”。“戒”,对我们在家的居士讲,主要是五戒十善,就是八正道的正语、正业、正命三圣支。人的行为和言语是由心念控制和指挥的,当我们在观照时、在“看”着时、也即是觉知时,与法相应,不起烦恼、不起杂念,心戒清净,当下还会犯身戒和口戒吗?不会的,这即是不戒自戒。“定”,在看的当下心是无法攀缘的,从这里可以体会到“看”的奥妙。只有落入想时,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胡思乱想,妄想,都来了。凡夫不知佛法,不明真相,有的越想越气,越想越瞋,为了一句话,一件事情,一点利益,几年甚至一辈子难消心头之恨。由“想”而起的“爱”和“恨”会令人发颠发狂。所以说烦恼痛苦是“想”出来的。只要用“看”,看的当下,与定心自然相应。这就是不定自定。“慧”,就是八正道中正见、正思维、正念等圣支。在“看”的当下,与法相应,与正见相应,正念现前,即是般若智慧。
对于“戒、定、慧”三学,每位佛弟子都是不会轻忽的,三者的关系是相依相缘的整体,缺一不可。对于定与慧的关系,在传统观念里,依戒而定,从定发慧,容易片面理解,以为有定就好。不能否认定力对深观的作用,但定有邪定、正定、净定、味定,不可一概而论。如社会上的气功师,不知佛法也有定力很深的,得定是不一定发慧的。我们在观照时,即“看”的当下,心不攀缘,不外放,心意识逐渐凝聚,渐渐定下来。比如一小猴,原来到处跳来跳去,现在把它栓在木桩上,只能围绕木桩转,经过一阶段后,猴子会慢慢地静下来,转得少了,不转了。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开始围绕法义如理思维,建立了正见,掌握了观照法门后。一方面,心意识从狂执攀缘逐渐到静下来,促发智慧的增长;另一方面,正念现前,心意识的凝聚又促进定力的加深。就这样,定与慧相互促进,互为增上,定慧是等持的。在定慧的相互增上中,由于不颠倒,不攀缘,贪欲,执取心淡了,内心烦恼的扰动分子也慢慢清除了。八正道前七支的完成才是正定,才是我们需要的定,回到本定。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不松不懈,精进再精进,待到因缘条件具足,某一因缘的促发,水到渠成,就有见法的可能。
讲到这里,还需强调缘起正见,“如实观照”是以缘起正见为前题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缘起正见建立得越扎实、越明白,观照就越相应。先把功夫下在正见缘起上,自然会在观照中体现出来。如果轻视对正见的闻、思功夫,急求观照受用,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缘起正见是何等重要啊!
“诸佛说空法,为离诸见故。”佛说空教的本义,是使众生于世俗而离一切妄执,因离执而悟得毕竟空寂。一切不可得,即是佛法的究竟了义空。我们修学“如实观照”就是在正见的指导下,行之于实践,以知导行,以行证知的实践过程。实践“戒、定、慧”三学就在当下,就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工作中,待人接物处事中,行住坐卧的每个因缘中,无时不刻把灯打开,看着自己,注意自己情绪的起落变化、心态状况如何,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如如不颠倒,不贪染,不着不取,离妄执戏论而迈向解脱之道。
其实修行并不难,只要在一次烦恼起来时,专心地看着烦恼,寻找烦恼,烦恼当下止息。就这一次,就体会到了。一次如此,百次、千次都是如此。这一次的体会,就是无始以来都在无明的黑暗中第一次开灯,一明能除千年暗。所以我们一定要大胆地试验、实验,下决心要得到一次体会,只要得到一次的体会,才能明白“看”的功能和奥妙,信心也随之而生,决心也随之而坚定。
以上发言,所讲内容若能与法相应,符合解脱道义理的,都是从师父那里听来的,学习来的。如有偏离法义,有违师父本意的内容,仅是个人错会了。还望参阅本稿的同修批评指正。更重要的是:如何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师父所开示的法要,为我所用。最后一句话,大家回去别忘把“灯”打开。谢谢!
(发言者:宗明)
2011年10月15日
略谈“缘起法”(在同修学习会上发言提纲)
佛法的缘起观,非常深广,佛说“此甚深处,所谓缘起”。佛法的根本原理是缘起法。有人问佛说些什么法?佛答:“我说缘起。”开经偈的第一句话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佛法的既“无上”又“甚深”还“微妙”在哪里体现呢?就在“缘起”二字上体现。
经中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这是说,获得这缘起正见,就是信解见佛,能在定慧的实践中通达,就是证悟见佛。体方师父在开示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缘起正见,正见缘起的重要性。还说将一辈子的财产和生命都投进去,能通达、体证缘起法性,都值。可见“缘起”二字是何等重要啊!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悟到什么法?就是缘起法,体证缘起法性而成佛的。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的佛弟子,悟佛所悟,行佛所行,非要下定决心,认真地学习,刻苦地钻研和探讨“缘起”不可。从闻思修中了解缘起,理解缘起,实践缘起,体证缘起。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从浅入深逐步接近缘起真谛。“缘起”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甚深难了。不是我等凡夫所能彻了通达的。今天发言略谈缘起,只是个人见解和体会,仅对大家探讨“缘起”法义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缘起法”的定义和内容
缘起法的定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则。简单的可解说为:“缘此故彼起”。这是说,任何事物的存在——有与生起,必有原因。彼的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即成为因果系。在这“此故彼”的定义中,没有一些绝对的东西,一切要在相对关系下才能存在。一切法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存在的是结果,同时也是因;凡是可为因的,也必是从因所生。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结论。
缘起法的内容:“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这就是缘起十二支,主要为说明世间杂染因果相生的法则,是世间的有为法。“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即表示了缘起包括两方面:集和灭。因为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与必然性。所以佛陀在开示缘起的流转后,同时开示缘起的还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纯大苦聚灭”。这缘起的还灭,开示了涅槃的真相,也称为圣道支性。这是清静的,出世的无为法。
缘起法不仅是因果事象,主要在发见因果间的必然性,也就悟得因果的必然秩序。这缘起法,佛说它是: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这是本来如此的真相。因缘决定一切,能彻了这缘起法,即对因果间的必然性,确实印证,无论什么邪说,也不能动摇了。
二、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理论
佛法以缘起论为立义大本,缘起法是佛法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议题和内容。佛所悟的就是缘起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如把佛法比喻为一座高楼大厦,那么“缘起”二字就是大厦的基石。佛法的所有真理法则都安立在“缘起”基础上,反过来说,离却缘起,佛法的一切的法则就不能成立;也就是说,没有缘起就没有真正佛法。是不是如此,是否言过其实?下面让我们从多角度分析“缘起”与佛法重要法则的关系后便知缘起的根本性。
1、依缘起安立因果法则。佛法讲的因果法则,首先,果从因生。现实存在的事物,决不会自己如此,必须从因而生,对因名果,在一定的因缘条件和合下,才有“法”的生起。如见一棵树,即知必由种子、肥料、水分、温度等种种关系,此树才能长成开花结果。同样道理,我们每个人的富贵、贫穷、贤明、不肖都不是没有因缘的。明白缘起法的“此故彼”的因缘关系。就不会落入偶然而有的无因论,邪因论及尊佑论和宿命论的观念中。
第二,从因生果有其必然性。在因果法则里,为什么从某因必生出某果?为什么米一定会煮成饭,而沙不能成饭?为什么行善得善果,作恶受恶报?这是说,因果之间有其必然性。如“生缘死”,生者必死,无论是老死、病死、早死、迟死,寿命虽有久暂,但生者必死的原则,谁也逃不了。一切因果事象的所以必然如此,都有它的必然性,可说一切事象都是依照这必然的理则而生灭,成坏。这是本然的、必然的,普遍的法则,为因果现象所不可违反的。假如因果之间没有这个必然性,那么整个世界就乱套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为什么果从因生,而且从某因必然生出某果?缘起故。缘起即是“缘此故彼起”,彼的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即成为因果关系。佛法所说因果,范围非常广泛,一切都在因果法则中。但佛所重的,在乎思想与行为的因果律,指导人该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小呢,自己得到安乐;大之,使世界都得到安乐,得到究竟的解脱。
2、缘起即性空
万法皆空,一切皆空,五蕴皆空,四大皆空等。假如能用一个字概括佛法的话,这个字就是“空”。空义是整个佛法的特质,尤其是大乘佛法的心要。“空”是真理中最高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理。
什么是空,空去什么?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佛法中的“空”,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空”即大乘佛法的“一实相印”,大乘菩萨只一“空”字就把三法印统摄起来。“空”的内容是:(1)诸行无常:一切法是千变万化的幻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否定不变性,常不可得,即是空。(2)诸法无我:一切法是相互依存,众缘和合的存在,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从否定独存性说,即是空。(3)涅槃:即生灭自性不可得,一切法生生灭灭,其实,没有实生实灭的东西。从“否定实在性”说,即是空。所以,无常性、无我性、无生性,即同一空性。空即是一切法的无常变化,无我不实,自性寂灭。缘生即无自性,自性不可得即是空,“空”即是没有那个实在性而含摄不变性,独存性的自性,空去自性而已。
为什么说万法都是空的呢?这从以下二点来分析:
(1)万法无不从缘起,这是绝对的真理法则。万事万物都是“缘此故彼起”,在“缘此故彼起”的法则下,就没有无因生,邪因生的事物和东西:大到宇宙星体,小到地球,山河大地,乃至一微一尘无不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才生起、现起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有情众生精神意识的,无一不是因缘条件的和合生起,在相依相缘关系下存在的。不但内外的有为法是缘起的,因待有为而施设的无为也是缘起的。这样,凡是存在的因果事理,一切是缘起的存在,离却缘起,一切无从安立。缘起是因缘条件的组合,凡是条件组合的即是空。
(2)一切法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存在的是结果,同时也是因;凡是可为因的,也必定是从因所生。也就是说,在“此故彼”的法则下,一切法的成立,必是众多的因缘条件下的组合,而成为每一法因缘条件的本身还是缘起的,还是因缘条件的组合。在这因缘复因缘的因果网中,找不到开始,第一因不可得,即自性不可得。反过来说,如果成为因缘条件的本身是实在有的,那就是第一因,就是实有自性。自性不可得,就是空性也不可得。所以说空亦复空,毕竟空。
从以上分析可知,缘起与空是相顺相成的:万法从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当体即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因为性空,才能缘起一切万法。简言之:缘起即空,空即缘起。
3、依缘起安立般若智慧
在一切宗教中,最足以代表佛教的特质,也即能显示出异于其他宗教的殊胜处,即在智慧。这个智慧,是关系到生死解脱的智慧,而不是一般世间所说的智慧。
般若是空慧,是无我无我所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智慧。如没有般若智慧,什么行门,都不能解脱生死。经中特别推崇智慧,说它在一切功德中,如群山中的须弥山,如诸小王中的转轮圣王,是超越一切功德,而为一切功德的核心。
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贯彻始终的,般若是领导者,又是完成者,启导一切功德的进修,与一切功德相应。智慧为一切功德之本。
慧,梵语般若;般若,华言慧。什么是般若智慧?约某种意义而说,有闻慧、思慧、修慧;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等等。应该说般若是实相,体证缘起法性空寂的智慧叫般若智慧。
为了进一步明白般若智慧的含义,不妨与其他宗教及世间智慧加以区别。般若是空慧,是无我无我所的智慧,是体证寂灭法性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其他的宗教及外道,像印度的波罗门、西欧的基督教等。他们的智慧,以人间为丑恶的,痛苦的,追求升到一个美妙的,安乐的天国,于是乎行慈善、持戒、祷告、念诵、修定等。这种希求离此生彼的“邪知邪慧”,如尺蠖的取一舍一;没有解脱的可能,不能说是般若。
从古至今,世间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等都是充满智慧的。如文学的创造、艺术的优美、哲学与科学的昌明;没有智慧,就不会有这些建树。但这是世间的,利害参半的。如飞机的发明,在交通便利上是有益于人群的,但用它来作战,就有害了。又以妇孺皆知的诸葛亮为例。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他用兵如神,世人仰慕。但诸葛亮的智慧是在竞争、斗争、战争的实践中体现的,是以暂时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损害、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和生命为代价的,这种智慧不是般若。所以,世人的“俗智俗慧”偏于事相的,含有杂染的,不能说是般若。
以上探讨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意义、定义、含义及与外、凡的区别,明白了:体证得缘起空寂法性就施设为般若智慧,离却缘起,般若智慧就无从安立。
4、依缘起安立“二谛”
二谛是佛法的纲要,为佛法中极根本的论题。佛法的目的,在乎引导众生转迷启悟,而引导的方法,即以二谛为本。所以诸佛以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修学佛法,不外乎为了自利、利他、俱利,可见,我们修学佛法对二谛应求得确当的了解。
谛,有不颠倒而确实如此的意思,是正确的,真实的而不颠倒的,这是从认识的符合对象而说的。
二谛即世俗谛、胜义谛,或为世谛、第一义谛,俗谛、真谛。二谛中最重要的,为凡胜二谛——或可名为情智二谛,有空二谛。二谛是从不同的认识而安立的二种真实,虽不是彼此无关,但却是各就所见而说。
什么是世俗谛?在世俗立场说,只要人人认识以为如此不谬的,就可以安立其确定性—世间真实。众生自身——身心与众生相对的世间万有,都叫法。在众生的心境上,物质是真实的物质,精神是真实的精神。每一法——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都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能从中发现到制御物质,修治身心,齐家治国的法则。这是看来确实如此的,一致公认,这一常识的世界,就叫做俗谛。佛说:“世间与我争,我不与世间争。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佛法的目的,并不在与世间争辩这些有的现象,而是在这“有”的现象上,去掘发其普遍的必然的真理,从智慧的证知中得到解脱。
什么是胜义谛?胜义谛与世俗谛,是方便相对而安立的。胜义谛是圣者通达诸法平等一味的空性,一切本空。彻见法性寂灭。胜义谛有三义:一、究竟而必然如此的;二、本来是如此的;三、普遍如此的。所以经中称胜义谛为法性、法住、法界,法尔如是。这里要注意:胜义谛不可想象为甚么实在本体,这是一切法的本相。
二谛无碍:佛以二谛说法,意在显示第一义谛。如何显示真胜义谛,如何通达胜义谛而又与世俗谛不相违,这是佛法的重大课题。依佛法说,世俗与胜义虽有它的不同,但决不是矛盾到底而冲突的,依世俗悟胜义,而胜义是不碍于世俗的。佛法是依“无自性”空相应的“缘起义”立一切法,所以约世俗假名施设说,一切都是如幻而“现”的;约胜义无自性说,是“空”的。幻现不碍性空,性空不碍幻现。空假无碍,二谛无碍。约空有说:空从有显,有在空上立,空有相成,不相冲突。约事理说,相对的缘起相,绝对的缘起性,不即不离,相依相成而不相夺,事理二谛无碍。
不依世谛,不得第一义。佛法的正常道,应先于缘起的因果善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再以缘起而观空;或先观空性不碍缘起,即缘起而观性空。“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先有通达缘起法相的法住智,然后才能证得涅槃智,修行取证性空解脱,必须以世俗而入于胜义。蔽从利生,一般从空入,每每忽略缘起,流蔽极大。如果对缘起事相,因果善恶,生死还灭的道理,即对缘起流转十二支前后的序列和必然性没有深切的了解,悟解空性是不可能的,也必是不正确的,会发生极大的流蔽。
世俗唯假名,胜义毕竟空。依缘起而缘生的一切因果事象都是世俗的假名施设;一切法因为缘起无自性当体皆空,圣者通达缘起而悟证法性空寂。缘起、性空、假名,虽说有三,其实是一,都是为显示诸法实相。
5、依缘起安立涅槃、解脱
涅槃,玄奘大师译为圆寂。涅槃,决不是死了,也不是死了才证得涅槃,而是活着证涅槃。
什么是涅槃!梵语含有否定与消散的意味,又有安乐自在的意义。佛陀所说的涅槃,是指那超脱了纷乱的、烦嚣的、束缚的一切,而达到安宁的、平和的,解放的自在境地。涅槃本是圣者体证法性寂灭的境界,唯证方知。但从对杂染的有为否定说,贪、瞋、痴、烦恼的止息、永灭叫涅槃。涅槃,即是生灭自性不可得,无自性故,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佛法讲的境界只有一个——涅槃。涅槃是学佛者的归趣所在。这是说,修学佛法的唯一终极目标即是涅槃解脱。佛弟子不求长生、永生,而是悟“无生”。
从缘起的生死流转一边使我们明白,惑、业、苦:无常无我的生死,从烦恼起业,从业起苦果,又从苦果起惑业。凡夫就是生死死生流转不停,能不能截断惑业苦的流转?能不能到达涅槃解脱的目标?回答是肯定的,生死是可以解脱的。
为什么可以解脱呢?就是因为它是缘起的缘故。佛在开示了缘起的生死流转以后,接着就开示生死的还灭说:“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纯大苦聚灭。”缘起法是依于因缘而存在的,凡是依缘而存在与生起的,那就不会是常恒不变的,存在的会归于不存在,生起的终归会尽灭。生死法,虽一向在即生即灭中,但由于烦恼业的不断相续,灭而又生,所以苦果也就不断地相续下去。如能净治烦恼——无明、爱等不起了,那么业力也就销息,生死也就停止了。如风虽是瞬息不住的,可是风吹不息,海水就掀起大波浪,一层层地起伏不断;风一停,海就波平浪静了。所以生死可以解脱,是因为生死是缘起的假名有。因此,涅槃的安立,即依于缘起。
生死法是缘起的,假有的,所以是不可取着的;本没有一真实的生,也就不是有一实法灭去了。从这如幻的缘起法中,发现了生死解脱的可能性,也由此而到达生死解脱的境地。怎么能到达呢?一切法是缘起的假名—假法、假我,是如幻的,无常的,空,无我的。而无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一切烦恼,却迷蒙了真相,把一切法——众生,看作真实的;想像为有一永恒自在的我。一切从自我中心去活动,于是到处执着,造善恶业而流转了。如正观缘起性空,通达无常,无我,那么自我中心的妄执就失去了对象,烦恼也就不起了,生死也就解脱了。
6、“缘起”与“四圣谛”相依相缘
佛说的法门,虽然随机说法,无量无边,但归结起来,所说的解脱道,不外乎“四谛”与“缘起”法门,离了这些,就没有出世的佛法了。佛法不出四谛与缘起法门,只是证悟的偏圆,教说的浅深而己。四圣谛无疑是佛法的根本要义。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为五比丘初转法轮,就以四谛为法的纲要。
一般人以为“四谛”与“缘起”是小乘法,其实大乘的甚深诸佛法,也都是由它显示出来的,只是各有偏重——小乘法着重于“苦”、“集”的说明;大乘法着重于“灭”、“道”,特别是“灭”的说明,从“灭”入手——直接契入涅槃寂灭。
苦谛:人生苦事很多,佛法把它归纳为七苦。对于身心的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对于社会的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对于自然的苦:所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最大的苦就是无常,无法停留在圆满幸福的状态,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集谛:说明世间苦迫的原因。这和医生为病人看病一样,针对病情,对病人先进行望、闻、问、切和一系列的化验检查,找出正确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灭谛:说明超越世间,消除一切苦迫的境地;就是生死之苦的止息。
道谛:消除苦恼的方法,灭苦的方法即道;道,即是八正道。
人生现有的痛苦困难,要追求痛苦的原因,知道了痛苦的原因,即知道没有此因,困苦即会消灭。但这非求得对治此困苦的方法不可,如害病求医,先要从病象测知病因,然后再以对治病因的药方,使病者吃下,才能痊愈。因此,学佛的有首先推究因缘的必要。知道了世间困苦的所以生,所以灭的条件,才能合理地解决它,使应生的生起,应灭的灭除。
四谛即是染净因果的解说,四谛就是缘起的流转与还灭。从缘起流转说:有因有缘世间集即苦和苦集。从缘起还灭说:有因有缘世间灭,即苦集灭和苦灭道。所以说缘起与四谛是相依相缘的。
7、依缘起成立“八正道”
正觉解脱的正道,经中虽说到种种的项目,但八正道是根本的,是一切圣贤所必由的。释尊是依八正道而成佛,“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唯一而不许别异的正道。所以佛临灭时,对须跋陀罗说:“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八正道实是十方三世诸佛度化众生的基本法要,是我们修学佛法证果的唯一道路和方法。
佛法以八正道为德行的总纲,这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是完整的、关联的,是相续发展、相依共存的,是知与行、志向与工作,自他和乐与身心清净的统一。如来虽说有许多德行和项目,都是不出于八圣道的。如“四念处”,即正念的内容;“四正断”是正精进的内容;“四圣种”是正命的内容;“四神足”是正定起通的内容。五根与五力:信(信解)即正见、正志相应的净心;精进即含得戒学的正精进;念即正念,定即正定;慧即依定而解脱的正见。五根、五力与八圣道的次第内容,大体一致的。“七觉支”偏于定慧的说明。佛法道支的总体,或说为三增上学。所以说,八圣道含摄了戒、定、慧三学、六度万行、五戒十善和三十七道品等德行内容。
为什么说依缘起成立“八正道”?这要从八正道中第一圣支——正见的重要性来说明。佛法的德行,贯彻于正确的正见中,由知见来指导行为,又从行为而完成知见,这是知行的统一。正见即是明慧,是修行的摄导,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罗盘一样。正见对于德行的重要性,是超过一般的,所以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八正道中的正见就是慧学,般若慧。般若是最根本的,般若是启导者,启导一切功德的进修,与一切功德相应。八正道中以正见般若为首,这说明了正见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彻始彻终的;它是领导者,又是完成者。
正见就是缘起,缘起就是正见,缘起中道是佛法中究竟了义的正见。正如人的行走不能离开眼目,飞机在空中飞行和轮船在大海航行需要导航仪和罗盘一样,离开缘起正见,八正道就不能成立。
8、“缘起”即是“中道”
缘起中道是佛法究竟唯一的正见。先解释中道含义:中的本义,可约为二种:一中实,在正见的体悟实践中,一切法的本相如何,应该如何,即还它如何。二中正,中即圆证,不偏这边,也不偏那边,恰得其中。中即是正,正确的。此中实与中证,是相依相成的:中实,所以是中正的,中正,所以是中实的。何为道?佛法对于人生——生生不已的存在,开示它的真相,使我们从人生实相的正见中,知道我们应如何增进此人生,净化此人生,超越一般的人生,达到更圆满更完成的地步。这一佛法的核心——人生进步、净化以及完成的实践,佛典里称之为道。中道的内容非常广,下面略说要点:
中道就是八正道,这是中道的根本义。八正道的主导者,即是正见。一切身心的行为,都是以正见为眼目的——《阿含经》以正见为诸行的先导,《般若经》以般若为万行的先导。
八不缘起即是中道。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标揭八不——即中即空的缘起说:“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这八不四对,说明法的四相,无论是小到一极微,大到全法界,没有不具备此四相的,此四相是一般而最主要的概念。依于八不的缘起,即能灭除世间的一切戏论而归于寂灭,这是佛法的究极心要。
缘起即是中道义。龙树在《中论》中说:“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道依空而开显,空依缘起而成立,依缘起无自性明空,无自性即是缘起;从空无自性中洞达缘起,就是正见了缘起的中道。所以,缘起、空、中道,在佛的巧便说明上,虽有三语的不同,而三者的内容,都不外用以显明事物的本性。这是佛陀自觉以及为众生说法的根本心髓;唯有这,才是佛法中究竟的教说。
离二边名中道。佛对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佛的圣弟子呢?“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圣弟子的思维模式恰恰是离开断常、有无二见的。万法集起时,知道不是断灭空无。因为会集起,所以不落无见;有的现象坏掉灭去时,表明不是永恒的存在,那就不会落入实有见,这样就离开了实有实无、断常二边,不会执着在有无、断常,这就是缘起的中道论。
以智为本的中道行。佛法是以“以智化情”、“以智导行”为原则的。以智为本的中道行,包括了最初发心乃至向上达到究竟圆满的一切过程。因为纵我的乐行和克己的苦行,二者都根源于情识的妄执。自我以及世间,唯有以智为导,才可以改造人生,完成人生的理想。以智为本的新人生观,是佛法的唯一特质。
修行上的中道,也是佛教最重要的特质。佛陀认为:我们应采取适当的食物,来保持身体,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身心是一体的,不是二元的,应身心安然,才能修“禅”。
不苦不乐的中道主义:在《杂阿含经》中“不松不紧的弹琴”之说法,即指这个。太紧了(苦行),身心疲劳;太松了(享乐)也无从精进。所以不苦不乐的中道行,不是折中,而是从正见为本的实践中,不落于情本的苦乐二边。
中道空寂律:“此灭故彼灭”的灭,是涅槃之灭。涅槃之灭,是“纯大苦聚灭”,是有为迁变法之否定。涅槃本身,是无为的不生不灭。从缘起的因果生灭,认取其当体如幻如化起灭无实,本来就是空寂,自性就是涅槃。在一切生灭有为法上,观察其当体悉皆虚伪、空寂,无有实法,一切只是假名安立;如是遣离有无二边见,而证入解脱涅槃。所以涅槃之灭,要在现实的事事物物上,一切可生可灭,可有可无的因果法上,观察它都是由因缘决定,自身无所主宰,深入体认其当体空寂;空寂就是涅槃。这是在缘起的流转还灭中,见到依此不离此故彼性空,性空故假名,可称为中道空寂律。这是诸法的实相,佛教的心髓。
以上略举因果法则,性空、般若智慧、二谛、涅槃、四圣谛、八正道和中道等八项佛法中极重要的真理法则与缘起法的关系。虽然还可以列举一些,但仅此八项足以说明缘起法在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缘起法是佛法的根本理论和核心内容,佛法中所有的真理法则因缘起法而成立,离开缘起法就没有真正的佛法。
三、缘起论是佛法与外道及世俗不共的唯一理论。
上面讨论了“缘起法”是佛法的根本理论,最核心的内容。现在接着探讨“缘起论”与其他宗教、外道及世俗区别的地方。为什么要着重讲区别呢?反观现实社会,别说教外一般人的看法,就是教内佛弟子们大多都在讲:五教同源、三教同体啦,凡宗教都是差不多!儒、佛、道三教一样,宗教大园融啦等,呼声很高。当然,从五乘共法(声闻、缘觉、菩萨、人、天为五乘)来说,确是相同、相似、相近的。如:五戒十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以及仁义、博爱,慈悲济世等等的人天善法。佛法也是以五乘共法为基础的。试想一个人不具备人天善法的功德,能够成为声闻乘、菩萨乘吗?能成佛吗?这是不可能的。今天,讲缘起法的唯一性,与其他宗教、外道及世俗之区别,是站在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共法和大乘不共慧的立场上来说的,千万不要误会。只有如实地探讨和善分别缘起论的唯一性,才能明白佛法的殊胜,佛陀的伟大,从内心油然而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和对释迦佛的敬仰、感恩。
1、缘起论不是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者重视物质,认为一切万法,包括人类,不过是一些物质元素的组合而已,精神是由于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功能;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物质产生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反之,唯心论者则重视精神,认为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如果没有心灵的作用,就不能认识一切万法,一切行为带来的业力也是由心灵造作,由心灵来分别人间的一切善恶、好坏,乃至情绪的喜怒哀乐都是由心灵造成的。佛法是以有情为中心的,这有情中心论的观察,都说到了心与色,即证明了有情是色心平等和合相应的存在者,不能偏重于物质或精神。所以佛法认为,不论唯物还是唯心,都是偏于一边。有情的生命是色心平等和合相应的。佛法的缘起论,认为物质与精神是相依相缘的,有情色心依因缘条件的聚合生起、存在,也依因缘条件的消散而灭。佛法虽然强调“心”的主导作用,如果偏于一边,就不能了解缘起中道的真相。如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名色要有识的执持,才能不坏而增长;此识也要依托名色,才能发生作用。名色与识、色心交感,而相互依存。
2、缘起论否定“宿命论”。宿命论,又称宿作论,也可名为定命论。他们的论调是:一切吉凶祸福都是前生已经注定的!他们也说由于过去的业力,感得今生的果报。但以为世间的一切,无不由生前业力招感的。对于现生的行为价值,也即是现生的因缘完全抹煞了。若真的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由前生注定的,那就等于否定现生努力的价值。宿命论带来的后果,就是消极的观念和僵固的思想!因为一切都是注定的,就不会有改造命运的动力,没有自我反省和超越的机会,只是等待命运的摆布。按照宿命论的理论,众生那里有机会成佛!因为过去的一切都规范好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即使成佛了,也不是修来的,还是过去规范的,否定了修行的意义。看看现实世间的人,不了解佛法的缘起论,而落入宿命论的观念之中,“算命”“测字”“占卜”等愚痴则大有人在。
佛法是缘起论,以缘起论的立场看,宿命论是讲不通的。佛法虽也说由前生行为的好恶,影响今生的苦乐果报,但是更重视现生的因缘力。如小孩出生后,身体是健康的,后因胡吃乱喝以致生病死亡,也能说是前生造定的吗?佛法正确的缘起论,是彻底反对这种抹煞现生的努力而专讲命定的。佛法与宿命论的不同,就在重视现生努力与否。
3、缘起论彻底否定尊佑论。尊佑论,即传统的民俗,或其他宗教的一种信仰,其论调是说:由上帝或神创造一切万物,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将人生的一切遭遇,都归结到神的意旨中,以为世间的一切,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奈何的,只有上帝或神,才有这种力量,创造而安排世间的一切。于是人也是被创造物,人的一切好坏,是由上帝来控制和主宰的,自己无法作主;一定要听上帝和神的话,照他的规矩办,他们欢喜时就赐给福报,不高兴就给灾祸。如人生病,宿命论者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尊佑论者说,这是神的惩罚,唯有祈祷上帝。在落后的地区,还存在这种现象:有病不看医生,不以正当的方法来医治,以为胡乱吃点什么,或者画符念咒,病就会好。或者到神庙拜拜,献上供品,求神保佑平安,康复。
对于这种尊佑论,佛法是彻底否定,毫不犹疑。佛法的缘起论揭示存在的一切现象无不是有因果性的。一切都在因果法则中。在“缘此故彼起”的缘起论明白告诉我们:人的富贵、贫穷、健康、贤明、不肖,都不是没有因缘的。人依内心正见的正确、错误,引导行为的合理不合理,由此感召苦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果必然的现象。这是因果的法则,是遍通一切法的。佛法之所以否定上帝和神的主宰,其根本的思想就是建立在缘起法的基础上。
4、佛教非神教。佛法是与神教不同的,佛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佛是以人身而实现正确解脱的圣者。佛教不是神教那样的,以宗教为“神与人的关系”,而是人类的彻悟,体现真理,而到达永恒的安乐、自在、清净。佛是人,人间的“勇猛”“忆念”“梵行”,神(天)界不及人类多多。所以究竟成佛,不是天神,也不在天上,唯有在人间,释尊说:“我今亦是人数”;“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释尊成佛后,四十五(或四十九)年间,踏遍了恒河两岸,化导人类,不是神教那样的,化作虹光而去。释尊是真正的“父母所生身,直登大觉位”;“即人成佛”开创人类自己的宗教。
后期在大乘法的开展中,佛陀观到达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绝对无限的佛陀。佛陀观的发展到如此,因为佛法的普及民间,从信徒归依佛陀的心情中发展出来。自释尊入灭,在时空的演变中,信众意欲——知识、能力、存在的无限欲求,不能满足于适应当时人间的佛陀,这才想象佛陀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而为任何时代、环境、信众所不能超越的,推尊为圆满的、绝对的。这是理想的,是自我本质的客观化。佛陀虽因久劫修行,有广大的世俗智,自发的胜义智,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佛也决不因此而称为佛陀。人世间只要是现实存在的,即是缘起的存在,缘起是有相对的特性,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知识、能力、存在,缘起的一切,永远是相对的,佛陀的圆满功德,即在这相对性中完成。
5、缘起论不是本体论。“本体”的研究,追朔到希腊早期哲学家致力于探索组成宇宙世界万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本体论”,从广义说,先哲们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从狭义说,是研究宇宙本性的为本体论。在柏拉图的理念中,以超越世界的“理念”为真理之根本。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质或基质。各派哲学家力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的原则。他们研究的结果无论是“形而上的本体论”,或“先验的本体论”或“基本的本体论”或者“唯心的不可知论”,智者们力图探寻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总有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者是实体的或是精神的,或是理念的,或是有形、无形的,这个东西找到了,就是万化的本体,也是第一因。他们的目的,即要在一切现象外另找一个本体,或高高地在一切现象以上,或深深地在一切现象之后。有些宗教出于推想和假设,想象为世界有一个主宰者。这个主宰者是有抑制的,是有好恶的,是有道德感和正义感的,是有无上权力和创造万物能力的,所以,它能保佑你,也能惩罚你。这就是上帝,人格化的神,或叫人神。如耶稣教的上帝,又如印度教的创造主、大梵天,伊斯兰教的真主等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研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把天地、万物的本根归结为无形无象的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如在先圣老子那里,就把道说成了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体,世界的规律,世界的存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万物有无都综合起来就是“道”。道在古代中国士人中,它起到了概念上帝的作用。又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生八卦。这个“无极”就是本体、本源。
佛法的缘起论与本体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法则。因果的所以成为因果,生死的所以成为生死,都离不了这个缘起定律。尽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尽一切众生的生死死生,无非是成立于这样的原理:因(有)存在所以果存在,因(生)现起所以果现起。一切都是依于因缘的,也就是离不了因缘的,离了因缘是不能存在的。什么都不是自有的,永有的,一切世间,一切生死,无论是前后的,同时的,都无非是辗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依因缘而有,依因缘而存在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空无我”的,生灭自性不可得。否定无因而有、无因而存在,即否定无因生,这是宇宙的真理。凡为一法的因(即条件),它本身还是因缘组合的。这样就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第一因。佛法说:“无始以来”的无始,就是找不到开始。因此,以探寻和说明世界万有的第一因为目标的本体论或本源论是不能成立的。
从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体证缘起法性开始,佛法就将“缘起论”作为根本的理论,似乎同时释尊也申请注册了“国际专利”。不是吗?二千五百年以来,始终是佛教独家“经营”缘起论;以上面分析看,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家“经营”缘起论。“缘起论”是佛法与外道不共,与世不共的根本特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拓宽,过去已经证明,将来必将继续证明:缘起论是完全符合“本来如此、必然如此和普遍如此”真理三大标准的宇宙和人生的绝对真理。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了解真理、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体证真理。
依缘起故,佛法确认三世因果,人类才能因行善而上升得到人天福乐,因造恶业而下堕三恶道遭恶报,因而也讲天神和地狱饿鬼。但佛法所讲的“神、鬼”只是六趣中的众生而已,与神教的鬼神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现在探讨缘起法,没有怪力乱神、没有神奇鬼怪,没有虚无飘渺、没有神话故事,佛法本是纯朴的、平实的、简洁的,而又圆满的。我们说缘起法深广无边、甚深难了,极难通达,是指众生本性的症结窟宅,不容易突破,也就难于解脱。而不是世俗学问的精深,绝对不是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航母航海、动车飞驰那种高深复杂,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参与。佛法是生命之学,智慧之学,心灵之学,是实用心理学。佛法是人人需要,人人可学、可信、可解、可行、可证的,谁学谁受益。
发言者:宗明 2011年12月2日
(注:“略”相对“祥”,缘起祥说不尽,故本文题为“略谈”。此发言提纲的主要内容是依印顺导师的论著和体方师父的开示编写的,如有不妥,切望参阅本稿的同修批评指正。)
经中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这是说,获得这缘起正见,就是信解见佛,能在定慧的实践中通达,就是证悟见佛。体方师父在开示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缘起正见,正见缘起的重要性。还说将一辈子的财产和生命都投进去,能通达、体证缘起法性,都值。可见“缘起”二字是何等重要啊!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悟到什么法?就是缘起法,体证缘起法性而成佛的。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的佛弟子,悟佛所悟,行佛所行,非要下定决心,认真地学习,刻苦地钻研和探讨“缘起”不可。从闻思修中了解缘起,理解缘起,实践缘起,体证缘起。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从浅入深逐步接近缘起真谛。“缘起”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甚深难了。不是我等凡夫所能彻了通达的。今天发言略谈缘起,只是个人见解和体会,仅对大家探讨“缘起”法义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缘起法”的定义和内容
缘起法的定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则。简单的可解说为:“缘此故彼起”。这是说,任何事物的存在——有与生起,必有原因。彼的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即成为因果系。在这“此故彼”的定义中,没有一些绝对的东西,一切要在相对关系下才能存在。一切法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存在的是结果,同时也是因;凡是可为因的,也必是从因所生。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结论。
缘起法的内容:“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这就是缘起十二支,主要为说明世间杂染因果相生的法则,是世间的有为法。“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即表示了缘起包括两方面:集和灭。因为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与必然性。所以佛陀在开示缘起的流转后,同时开示缘起的还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纯大苦聚灭”。这缘起的还灭,开示了涅槃的真相,也称为圣道支性。这是清静的,出世的无为法。
缘起法不仅是因果事象,主要在发见因果间的必然性,也就悟得因果的必然秩序。这缘起法,佛说它是: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这是本来如此的真相。因缘决定一切,能彻了这缘起法,即对因果间的必然性,确实印证,无论什么邪说,也不能动摇了。
二、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理论
佛法以缘起论为立义大本,缘起法是佛法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议题和内容。佛所悟的就是缘起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如把佛法比喻为一座高楼大厦,那么“缘起”二字就是大厦的基石。佛法的所有真理法则都安立在“缘起”基础上,反过来说,离却缘起,佛法的一切的法则就不能成立;也就是说,没有缘起就没有真正佛法。是不是如此,是否言过其实?下面让我们从多角度分析“缘起”与佛法重要法则的关系后便知缘起的根本性。
1、依缘起安立因果法则。佛法讲的因果法则,首先,果从因生。现实存在的事物,决不会自己如此,必须从因而生,对因名果,在一定的因缘条件和合下,才有“法”的生起。如见一棵树,即知必由种子、肥料、水分、温度等种种关系,此树才能长成开花结果。同样道理,我们每个人的富贵、贫穷、贤明、不肖都不是没有因缘的。明白缘起法的“此故彼”的因缘关系。就不会落入偶然而有的无因论,邪因论及尊佑论和宿命论的观念中。
第二,从因生果有其必然性。在因果法则里,为什么从某因必生出某果?为什么米一定会煮成饭,而沙不能成饭?为什么行善得善果,作恶受恶报?这是说,因果之间有其必然性。如“生缘死”,生者必死,无论是老死、病死、早死、迟死,寿命虽有久暂,但生者必死的原则,谁也逃不了。一切因果事象的所以必然如此,都有它的必然性,可说一切事象都是依照这必然的理则而生灭,成坏。这是本然的、必然的,普遍的法则,为因果现象所不可违反的。假如因果之间没有这个必然性,那么整个世界就乱套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为什么果从因生,而且从某因必然生出某果?缘起故。缘起即是“缘此故彼起”,彼的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即成为因果关系。佛法所说因果,范围非常广泛,一切都在因果法则中。但佛所重的,在乎思想与行为的因果律,指导人该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小呢,自己得到安乐;大之,使世界都得到安乐,得到究竟的解脱。
2、缘起即性空
万法皆空,一切皆空,五蕴皆空,四大皆空等。假如能用一个字概括佛法的话,这个字就是“空”。空义是整个佛法的特质,尤其是大乘佛法的心要。“空”是真理中最高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理。
什么是空,空去什么?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佛法中的“空”,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空”即大乘佛法的“一实相印”,大乘菩萨只一“空”字就把三法印统摄起来。“空”的内容是:(1)诸行无常:一切法是千变万化的幻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否定不变性,常不可得,即是空。(2)诸法无我:一切法是相互依存,众缘和合的存在,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从否定独存性说,即是空。(3)涅槃:即生灭自性不可得,一切法生生灭灭,其实,没有实生实灭的东西。从“否定实在性”说,即是空。所以,无常性、无我性、无生性,即同一空性。空即是一切法的无常变化,无我不实,自性寂灭。缘生即无自性,自性不可得即是空,“空”即是没有那个实在性而含摄不变性,独存性的自性,空去自性而已。
为什么说万法都是空的呢?这从以下二点来分析:
(1)万法无不从缘起,这是绝对的真理法则。万事万物都是“缘此故彼起”,在“缘此故彼起”的法则下,就没有无因生,邪因生的事物和东西:大到宇宙星体,小到地球,山河大地,乃至一微一尘无不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才生起、现起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有情众生精神意识的,无一不是因缘条件的和合生起,在相依相缘关系下存在的。不但内外的有为法是缘起的,因待有为而施设的无为也是缘起的。这样,凡是存在的因果事理,一切是缘起的存在,离却缘起,一切无从安立。缘起是因缘条件的组合,凡是条件组合的即是空。
(2)一切法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存在的是结果,同时也是因;凡是可为因的,也必定是从因所生。也就是说,在“此故彼”的法则下,一切法的成立,必是众多的因缘条件下的组合,而成为每一法因缘条件的本身还是缘起的,还是因缘条件的组合。在这因缘复因缘的因果网中,找不到开始,第一因不可得,即自性不可得。反过来说,如果成为因缘条件的本身是实在有的,那就是第一因,就是实有自性。自性不可得,就是空性也不可得。所以说空亦复空,毕竟空。
从以上分析可知,缘起与空是相顺相成的:万法从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当体即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因为性空,才能缘起一切万法。简言之:缘起即空,空即缘起。
3、依缘起安立般若智慧
在一切宗教中,最足以代表佛教的特质,也即能显示出异于其他宗教的殊胜处,即在智慧。这个智慧,是关系到生死解脱的智慧,而不是一般世间所说的智慧。
般若是空慧,是无我无我所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智慧。如没有般若智慧,什么行门,都不能解脱生死。经中特别推崇智慧,说它在一切功德中,如群山中的须弥山,如诸小王中的转轮圣王,是超越一切功德,而为一切功德的核心。
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贯彻始终的,般若是领导者,又是完成者,启导一切功德的进修,与一切功德相应。智慧为一切功德之本。
慧,梵语般若;般若,华言慧。什么是般若智慧?约某种意义而说,有闻慧、思慧、修慧;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等等。应该说般若是实相,体证缘起法性空寂的智慧叫般若智慧。
为了进一步明白般若智慧的含义,不妨与其他宗教及世间智慧加以区别。般若是空慧,是无我无我所的智慧,是体证寂灭法性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其他的宗教及外道,像印度的波罗门、西欧的基督教等。他们的智慧,以人间为丑恶的,痛苦的,追求升到一个美妙的,安乐的天国,于是乎行慈善、持戒、祷告、念诵、修定等。这种希求离此生彼的“邪知邪慧”,如尺蠖的取一舍一;没有解脱的可能,不能说是般若。
从古至今,世间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等都是充满智慧的。如文学的创造、艺术的优美、哲学与科学的昌明;没有智慧,就不会有这些建树。但这是世间的,利害参半的。如飞机的发明,在交通便利上是有益于人群的,但用它来作战,就有害了。又以妇孺皆知的诸葛亮为例。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他用兵如神,世人仰慕。但诸葛亮的智慧是在竞争、斗争、战争的实践中体现的,是以暂时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损害、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和生命为代价的,这种智慧不是般若。所以,世人的“俗智俗慧”偏于事相的,含有杂染的,不能说是般若。
以上探讨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意义、定义、含义及与外、凡的区别,明白了:体证得缘起空寂法性就施设为般若智慧,离却缘起,般若智慧就无从安立。
4、依缘起安立“二谛”
二谛是佛法的纲要,为佛法中极根本的论题。佛法的目的,在乎引导众生转迷启悟,而引导的方法,即以二谛为本。所以诸佛以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修学佛法,不外乎为了自利、利他、俱利,可见,我们修学佛法对二谛应求得确当的了解。
谛,有不颠倒而确实如此的意思,是正确的,真实的而不颠倒的,这是从认识的符合对象而说的。
二谛即世俗谛、胜义谛,或为世谛、第一义谛,俗谛、真谛。二谛中最重要的,为凡胜二谛——或可名为情智二谛,有空二谛。二谛是从不同的认识而安立的二种真实,虽不是彼此无关,但却是各就所见而说。
什么是世俗谛?在世俗立场说,只要人人认识以为如此不谬的,就可以安立其确定性—世间真实。众生自身——身心与众生相对的世间万有,都叫法。在众生的心境上,物质是真实的物质,精神是真实的精神。每一法——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都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能从中发现到制御物质,修治身心,齐家治国的法则。这是看来确实如此的,一致公认,这一常识的世界,就叫做俗谛。佛说:“世间与我争,我不与世间争。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佛法的目的,并不在与世间争辩这些有的现象,而是在这“有”的现象上,去掘发其普遍的必然的真理,从智慧的证知中得到解脱。
什么是胜义谛?胜义谛与世俗谛,是方便相对而安立的。胜义谛是圣者通达诸法平等一味的空性,一切本空。彻见法性寂灭。胜义谛有三义:一、究竟而必然如此的;二、本来是如此的;三、普遍如此的。所以经中称胜义谛为法性、法住、法界,法尔如是。这里要注意:胜义谛不可想象为甚么实在本体,这是一切法的本相。
二谛无碍:佛以二谛说法,意在显示第一义谛。如何显示真胜义谛,如何通达胜义谛而又与世俗谛不相违,这是佛法的重大课题。依佛法说,世俗与胜义虽有它的不同,但决不是矛盾到底而冲突的,依世俗悟胜义,而胜义是不碍于世俗的。佛法是依“无自性”空相应的“缘起义”立一切法,所以约世俗假名施设说,一切都是如幻而“现”的;约胜义无自性说,是“空”的。幻现不碍性空,性空不碍幻现。空假无碍,二谛无碍。约空有说:空从有显,有在空上立,空有相成,不相冲突。约事理说,相对的缘起相,绝对的缘起性,不即不离,相依相成而不相夺,事理二谛无碍。
不依世谛,不得第一义。佛法的正常道,应先于缘起的因果善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再以缘起而观空;或先观空性不碍缘起,即缘起而观性空。“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先有通达缘起法相的法住智,然后才能证得涅槃智,修行取证性空解脱,必须以世俗而入于胜义。蔽从利生,一般从空入,每每忽略缘起,流蔽极大。如果对缘起事相,因果善恶,生死还灭的道理,即对缘起流转十二支前后的序列和必然性没有深切的了解,悟解空性是不可能的,也必是不正确的,会发生极大的流蔽。
世俗唯假名,胜义毕竟空。依缘起而缘生的一切因果事象都是世俗的假名施设;一切法因为缘起无自性当体皆空,圣者通达缘起而悟证法性空寂。缘起、性空、假名,虽说有三,其实是一,都是为显示诸法实相。
5、依缘起安立涅槃、解脱
涅槃,玄奘大师译为圆寂。涅槃,决不是死了,也不是死了才证得涅槃,而是活着证涅槃。
什么是涅槃!梵语含有否定与消散的意味,又有安乐自在的意义。佛陀所说的涅槃,是指那超脱了纷乱的、烦嚣的、束缚的一切,而达到安宁的、平和的,解放的自在境地。涅槃本是圣者体证法性寂灭的境界,唯证方知。但从对杂染的有为否定说,贪、瞋、痴、烦恼的止息、永灭叫涅槃。涅槃,即是生灭自性不可得,无自性故,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佛法讲的境界只有一个——涅槃。涅槃是学佛者的归趣所在。这是说,修学佛法的唯一终极目标即是涅槃解脱。佛弟子不求长生、永生,而是悟“无生”。
从缘起的生死流转一边使我们明白,惑、业、苦:无常无我的生死,从烦恼起业,从业起苦果,又从苦果起惑业。凡夫就是生死死生流转不停,能不能截断惑业苦的流转?能不能到达涅槃解脱的目标?回答是肯定的,生死是可以解脱的。
为什么可以解脱呢?就是因为它是缘起的缘故。佛在开示了缘起的生死流转以后,接着就开示生死的还灭说:“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纯大苦聚灭。”缘起法是依于因缘而存在的,凡是依缘而存在与生起的,那就不会是常恒不变的,存在的会归于不存在,生起的终归会尽灭。生死法,虽一向在即生即灭中,但由于烦恼业的不断相续,灭而又生,所以苦果也就不断地相续下去。如能净治烦恼——无明、爱等不起了,那么业力也就销息,生死也就停止了。如风虽是瞬息不住的,可是风吹不息,海水就掀起大波浪,一层层地起伏不断;风一停,海就波平浪静了。所以生死可以解脱,是因为生死是缘起的假名有。因此,涅槃的安立,即依于缘起。
生死法是缘起的,假有的,所以是不可取着的;本没有一真实的生,也就不是有一实法灭去了。从这如幻的缘起法中,发现了生死解脱的可能性,也由此而到达生死解脱的境地。怎么能到达呢?一切法是缘起的假名—假法、假我,是如幻的,无常的,空,无我的。而无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一切烦恼,却迷蒙了真相,把一切法——众生,看作真实的;想像为有一永恒自在的我。一切从自我中心去活动,于是到处执着,造善恶业而流转了。如正观缘起性空,通达无常,无我,那么自我中心的妄执就失去了对象,烦恼也就不起了,生死也就解脱了。
6、“缘起”与“四圣谛”相依相缘
佛说的法门,虽然随机说法,无量无边,但归结起来,所说的解脱道,不外乎“四谛”与“缘起”法门,离了这些,就没有出世的佛法了。佛法不出四谛与缘起法门,只是证悟的偏圆,教说的浅深而己。四圣谛无疑是佛法的根本要义。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为五比丘初转法轮,就以四谛为法的纲要。
一般人以为“四谛”与“缘起”是小乘法,其实大乘的甚深诸佛法,也都是由它显示出来的,只是各有偏重——小乘法着重于“苦”、“集”的说明;大乘法着重于“灭”、“道”,特别是“灭”的说明,从“灭”入手——直接契入涅槃寂灭。
苦谛:人生苦事很多,佛法把它归纳为七苦。对于身心的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对于社会的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对于自然的苦:所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最大的苦就是无常,无法停留在圆满幸福的状态,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集谛:说明世间苦迫的原因。这和医生为病人看病一样,针对病情,对病人先进行望、闻、问、切和一系列的化验检查,找出正确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灭谛:说明超越世间,消除一切苦迫的境地;就是生死之苦的止息。
道谛:消除苦恼的方法,灭苦的方法即道;道,即是八正道。
人生现有的痛苦困难,要追求痛苦的原因,知道了痛苦的原因,即知道没有此因,困苦即会消灭。但这非求得对治此困苦的方法不可,如害病求医,先要从病象测知病因,然后再以对治病因的药方,使病者吃下,才能痊愈。因此,学佛的有首先推究因缘的必要。知道了世间困苦的所以生,所以灭的条件,才能合理地解决它,使应生的生起,应灭的灭除。
四谛即是染净因果的解说,四谛就是缘起的流转与还灭。从缘起流转说:有因有缘世间集即苦和苦集。从缘起还灭说:有因有缘世间灭,即苦集灭和苦灭道。所以说缘起与四谛是相依相缘的。
7、依缘起成立“八正道”
正觉解脱的正道,经中虽说到种种的项目,但八正道是根本的,是一切圣贤所必由的。释尊是依八正道而成佛,“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唯一而不许别异的正道。所以佛临灭时,对须跋陀罗说:“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八正道实是十方三世诸佛度化众生的基本法要,是我们修学佛法证果的唯一道路和方法。
佛法以八正道为德行的总纲,这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是完整的、关联的,是相续发展、相依共存的,是知与行、志向与工作,自他和乐与身心清净的统一。如来虽说有许多德行和项目,都是不出于八圣道的。如“四念处”,即正念的内容;“四正断”是正精进的内容;“四圣种”是正命的内容;“四神足”是正定起通的内容。五根与五力:信(信解)即正见、正志相应的净心;精进即含得戒学的正精进;念即正念,定即正定;慧即依定而解脱的正见。五根、五力与八圣道的次第内容,大体一致的。“七觉支”偏于定慧的说明。佛法道支的总体,或说为三增上学。所以说,八圣道含摄了戒、定、慧三学、六度万行、五戒十善和三十七道品等德行内容。
为什么说依缘起成立“八正道”?这要从八正道中第一圣支——正见的重要性来说明。佛法的德行,贯彻于正确的正见中,由知见来指导行为,又从行为而完成知见,这是知行的统一。正见即是明慧,是修行的摄导,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罗盘一样。正见对于德行的重要性,是超过一般的,所以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八正道中的正见就是慧学,般若慧。般若是最根本的,般若是启导者,启导一切功德的进修,与一切功德相应。八正道中以正见般若为首,这说明了正见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彻始彻终的;它是领导者,又是完成者。
正见就是缘起,缘起就是正见,缘起中道是佛法中究竟了义的正见。正如人的行走不能离开眼目,飞机在空中飞行和轮船在大海航行需要导航仪和罗盘一样,离开缘起正见,八正道就不能成立。
8、“缘起”即是“中道”
缘起中道是佛法究竟唯一的正见。先解释中道含义:中的本义,可约为二种:一中实,在正见的体悟实践中,一切法的本相如何,应该如何,即还它如何。二中正,中即圆证,不偏这边,也不偏那边,恰得其中。中即是正,正确的。此中实与中证,是相依相成的:中实,所以是中正的,中正,所以是中实的。何为道?佛法对于人生——生生不已的存在,开示它的真相,使我们从人生实相的正见中,知道我们应如何增进此人生,净化此人生,超越一般的人生,达到更圆满更完成的地步。这一佛法的核心——人生进步、净化以及完成的实践,佛典里称之为道。中道的内容非常广,下面略说要点:
中道就是八正道,这是中道的根本义。八正道的主导者,即是正见。一切身心的行为,都是以正见为眼目的——《阿含经》以正见为诸行的先导,《般若经》以般若为万行的先导。
八不缘起即是中道。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标揭八不——即中即空的缘起说:“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这八不四对,说明法的四相,无论是小到一极微,大到全法界,没有不具备此四相的,此四相是一般而最主要的概念。依于八不的缘起,即能灭除世间的一切戏论而归于寂灭,这是佛法的究极心要。
缘起即是中道义。龙树在《中论》中说:“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道依空而开显,空依缘起而成立,依缘起无自性明空,无自性即是缘起;从空无自性中洞达缘起,就是正见了缘起的中道。所以,缘起、空、中道,在佛的巧便说明上,虽有三语的不同,而三者的内容,都不外用以显明事物的本性。这是佛陀自觉以及为众生说法的根本心髓;唯有这,才是佛法中究竟的教说。
离二边名中道。佛对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佛的圣弟子呢?“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圣弟子的思维模式恰恰是离开断常、有无二见的。万法集起时,知道不是断灭空无。因为会集起,所以不落无见;有的现象坏掉灭去时,表明不是永恒的存在,那就不会落入实有见,这样就离开了实有实无、断常二边,不会执着在有无、断常,这就是缘起的中道论。
以智为本的中道行。佛法是以“以智化情”、“以智导行”为原则的。以智为本的中道行,包括了最初发心乃至向上达到究竟圆满的一切过程。因为纵我的乐行和克己的苦行,二者都根源于情识的妄执。自我以及世间,唯有以智为导,才可以改造人生,完成人生的理想。以智为本的新人生观,是佛法的唯一特质。
修行上的中道,也是佛教最重要的特质。佛陀认为:我们应采取适当的食物,来保持身体,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身心是一体的,不是二元的,应身心安然,才能修“禅”。
不苦不乐的中道主义:在《杂阿含经》中“不松不紧的弹琴”之说法,即指这个。太紧了(苦行),身心疲劳;太松了(享乐)也无从精进。所以不苦不乐的中道行,不是折中,而是从正见为本的实践中,不落于情本的苦乐二边。
中道空寂律:“此灭故彼灭”的灭,是涅槃之灭。涅槃之灭,是“纯大苦聚灭”,是有为迁变法之否定。涅槃本身,是无为的不生不灭。从缘起的因果生灭,认取其当体如幻如化起灭无实,本来就是空寂,自性就是涅槃。在一切生灭有为法上,观察其当体悉皆虚伪、空寂,无有实法,一切只是假名安立;如是遣离有无二边见,而证入解脱涅槃。所以涅槃之灭,要在现实的事事物物上,一切可生可灭,可有可无的因果法上,观察它都是由因缘决定,自身无所主宰,深入体认其当体空寂;空寂就是涅槃。这是在缘起的流转还灭中,见到依此不离此故彼性空,性空故假名,可称为中道空寂律。这是诸法的实相,佛教的心髓。
以上略举因果法则,性空、般若智慧、二谛、涅槃、四圣谛、八正道和中道等八项佛法中极重要的真理法则与缘起法的关系。虽然还可以列举一些,但仅此八项足以说明缘起法在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缘起法是佛法的根本理论和核心内容,佛法中所有的真理法则因缘起法而成立,离开缘起法就没有真正的佛法。
三、缘起论是佛法与外道及世俗不共的唯一理论。
上面讨论了“缘起法”是佛法的根本理论,最核心的内容。现在接着探讨“缘起论”与其他宗教、外道及世俗区别的地方。为什么要着重讲区别呢?反观现实社会,别说教外一般人的看法,就是教内佛弟子们大多都在讲:五教同源、三教同体啦,凡宗教都是差不多!儒、佛、道三教一样,宗教大园融啦等,呼声很高。当然,从五乘共法(声闻、缘觉、菩萨、人、天为五乘)来说,确是相同、相似、相近的。如:五戒十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以及仁义、博爱,慈悲济世等等的人天善法。佛法也是以五乘共法为基础的。试想一个人不具备人天善法的功德,能够成为声闻乘、菩萨乘吗?能成佛吗?这是不可能的。今天,讲缘起法的唯一性,与其他宗教、外道及世俗之区别,是站在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共法和大乘不共慧的立场上来说的,千万不要误会。只有如实地探讨和善分别缘起论的唯一性,才能明白佛法的殊胜,佛陀的伟大,从内心油然而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和对释迦佛的敬仰、感恩。
1、缘起论不是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者重视物质,认为一切万法,包括人类,不过是一些物质元素的组合而已,精神是由于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功能;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物质产生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反之,唯心论者则重视精神,认为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如果没有心灵的作用,就不能认识一切万法,一切行为带来的业力也是由心灵造作,由心灵来分别人间的一切善恶、好坏,乃至情绪的喜怒哀乐都是由心灵造成的。佛法是以有情为中心的,这有情中心论的观察,都说到了心与色,即证明了有情是色心平等和合相应的存在者,不能偏重于物质或精神。所以佛法认为,不论唯物还是唯心,都是偏于一边。有情的生命是色心平等和合相应的。佛法的缘起论,认为物质与精神是相依相缘的,有情色心依因缘条件的聚合生起、存在,也依因缘条件的消散而灭。佛法虽然强调“心”的主导作用,如果偏于一边,就不能了解缘起中道的真相。如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名色要有识的执持,才能不坏而增长;此识也要依托名色,才能发生作用。名色与识、色心交感,而相互依存。
2、缘起论否定“宿命论”。宿命论,又称宿作论,也可名为定命论。他们的论调是:一切吉凶祸福都是前生已经注定的!他们也说由于过去的业力,感得今生的果报。但以为世间的一切,无不由生前业力招感的。对于现生的行为价值,也即是现生的因缘完全抹煞了。若真的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由前生注定的,那就等于否定现生努力的价值。宿命论带来的后果,就是消极的观念和僵固的思想!因为一切都是注定的,就不会有改造命运的动力,没有自我反省和超越的机会,只是等待命运的摆布。按照宿命论的理论,众生那里有机会成佛!因为过去的一切都规范好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即使成佛了,也不是修来的,还是过去规范的,否定了修行的意义。看看现实世间的人,不了解佛法的缘起论,而落入宿命论的观念之中,“算命”“测字”“占卜”等愚痴则大有人在。
佛法是缘起论,以缘起论的立场看,宿命论是讲不通的。佛法虽也说由前生行为的好恶,影响今生的苦乐果报,但是更重视现生的因缘力。如小孩出生后,身体是健康的,后因胡吃乱喝以致生病死亡,也能说是前生造定的吗?佛法正确的缘起论,是彻底反对这种抹煞现生的努力而专讲命定的。佛法与宿命论的不同,就在重视现生努力与否。
3、缘起论彻底否定尊佑论。尊佑论,即传统的民俗,或其他宗教的一种信仰,其论调是说:由上帝或神创造一切万物,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将人生的一切遭遇,都归结到神的意旨中,以为世间的一切,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奈何的,只有上帝或神,才有这种力量,创造而安排世间的一切。于是人也是被创造物,人的一切好坏,是由上帝来控制和主宰的,自己无法作主;一定要听上帝和神的话,照他的规矩办,他们欢喜时就赐给福报,不高兴就给灾祸。如人生病,宿命论者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尊佑论者说,这是神的惩罚,唯有祈祷上帝。在落后的地区,还存在这种现象:有病不看医生,不以正当的方法来医治,以为胡乱吃点什么,或者画符念咒,病就会好。或者到神庙拜拜,献上供品,求神保佑平安,康复。
对于这种尊佑论,佛法是彻底否定,毫不犹疑。佛法的缘起论揭示存在的一切现象无不是有因果性的。一切都在因果法则中。在“缘此故彼起”的缘起论明白告诉我们:人的富贵、贫穷、健康、贤明、不肖,都不是没有因缘的。人依内心正见的正确、错误,引导行为的合理不合理,由此感召苦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果必然的现象。这是因果的法则,是遍通一切法的。佛法之所以否定上帝和神的主宰,其根本的思想就是建立在缘起法的基础上。
4、佛教非神教。佛法是与神教不同的,佛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佛是以人身而实现正确解脱的圣者。佛教不是神教那样的,以宗教为“神与人的关系”,而是人类的彻悟,体现真理,而到达永恒的安乐、自在、清净。佛是人,人间的“勇猛”“忆念”“梵行”,神(天)界不及人类多多。所以究竟成佛,不是天神,也不在天上,唯有在人间,释尊说:“我今亦是人数”;“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释尊成佛后,四十五(或四十九)年间,踏遍了恒河两岸,化导人类,不是神教那样的,化作虹光而去。释尊是真正的“父母所生身,直登大觉位”;“即人成佛”开创人类自己的宗教。
后期在大乘法的开展中,佛陀观到达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绝对无限的佛陀。佛陀观的发展到如此,因为佛法的普及民间,从信徒归依佛陀的心情中发展出来。自释尊入灭,在时空的演变中,信众意欲——知识、能力、存在的无限欲求,不能满足于适应当时人间的佛陀,这才想象佛陀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而为任何时代、环境、信众所不能超越的,推尊为圆满的、绝对的。这是理想的,是自我本质的客观化。佛陀虽因久劫修行,有广大的世俗智,自发的胜义智,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佛也决不因此而称为佛陀。人世间只要是现实存在的,即是缘起的存在,缘起是有相对的特性,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知识、能力、存在,缘起的一切,永远是相对的,佛陀的圆满功德,即在这相对性中完成。
5、缘起论不是本体论。“本体”的研究,追朔到希腊早期哲学家致力于探索组成宇宙世界万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本体论”,从广义说,先哲们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从狭义说,是研究宇宙本性的为本体论。在柏拉图的理念中,以超越世界的“理念”为真理之根本。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质或基质。各派哲学家力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的原则。他们研究的结果无论是“形而上的本体论”,或“先验的本体论”或“基本的本体论”或者“唯心的不可知论”,智者们力图探寻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总有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者是实体的或是精神的,或是理念的,或是有形、无形的,这个东西找到了,就是万化的本体,也是第一因。他们的目的,即要在一切现象外另找一个本体,或高高地在一切现象以上,或深深地在一切现象之后。有些宗教出于推想和假设,想象为世界有一个主宰者。这个主宰者是有抑制的,是有好恶的,是有道德感和正义感的,是有无上权力和创造万物能力的,所以,它能保佑你,也能惩罚你。这就是上帝,人格化的神,或叫人神。如耶稣教的上帝,又如印度教的创造主、大梵天,伊斯兰教的真主等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研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把天地、万物的本根归结为无形无象的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如在先圣老子那里,就把道说成了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体,世界的规律,世界的存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万物有无都综合起来就是“道”。道在古代中国士人中,它起到了概念上帝的作用。又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生八卦。这个“无极”就是本体、本源。
佛法的缘起论与本体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法则。因果的所以成为因果,生死的所以成为生死,都离不了这个缘起定律。尽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尽一切众生的生死死生,无非是成立于这样的原理:因(有)存在所以果存在,因(生)现起所以果现起。一切都是依于因缘的,也就是离不了因缘的,离了因缘是不能存在的。什么都不是自有的,永有的,一切世间,一切生死,无论是前后的,同时的,都无非是辗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依因缘而有,依因缘而存在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空无我”的,生灭自性不可得。否定无因而有、无因而存在,即否定无因生,这是宇宙的真理。凡为一法的因(即条件),它本身还是因缘组合的。这样就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第一因。佛法说:“无始以来”的无始,就是找不到开始。因此,以探寻和说明世界万有的第一因为目标的本体论或本源论是不能成立的。
从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体证缘起法性开始,佛法就将“缘起论”作为根本的理论,似乎同时释尊也申请注册了“国际专利”。不是吗?二千五百年以来,始终是佛教独家“经营”缘起论;以上面分析看,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家“经营”缘起论。“缘起论”是佛法与外道不共,与世不共的根本特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拓宽,过去已经证明,将来必将继续证明:缘起论是完全符合“本来如此、必然如此和普遍如此”真理三大标准的宇宙和人生的绝对真理。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了解真理、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体证真理。
依缘起故,佛法确认三世因果,人类才能因行善而上升得到人天福乐,因造恶业而下堕三恶道遭恶报,因而也讲天神和地狱饿鬼。但佛法所讲的“神、鬼”只是六趣中的众生而已,与神教的鬼神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现在探讨缘起法,没有怪力乱神、没有神奇鬼怪,没有虚无飘渺、没有神话故事,佛法本是纯朴的、平实的、简洁的,而又圆满的。我们说缘起法深广无边、甚深难了,极难通达,是指众生本性的症结窟宅,不容易突破,也就难于解脱。而不是世俗学问的精深,绝对不是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航母航海、动车飞驰那种高深复杂,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参与。佛法是生命之学,智慧之学,心灵之学,是实用心理学。佛法是人人需要,人人可学、可信、可解、可行、可证的,谁学谁受益。
发言者:宗明 2011年12月2日
(注:“略”相对“祥”,缘起祥说不尽,故本文题为“略谈”。此发言提纲的主要内容是依印顺导师的论著和体方师父的开示编写的,如有不妥,切望参阅本稿的同修批评指正。)
佛法助我跨越生死线
佛法助我跨越生死线
我是一个胃印戒细胞癌低分化全切的病患者,从诊断发现(得病)到马上手术及术后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生命的震荡,体验那生不如死的心路历程。医生说:像我这样在手术后反应这么厉害的病人,也是极少见的。整整半年都在呕吐,而且几乎24小时都在呕吐。呕吐的时候我还不断的伴有抽筋、吐血、出鼻血、剧烈的疼痛、高烧及高烧时神志不清,白血球在2600左右,而且没有做化疗。我的症状和别的胃癌患者差别很大,在这半年里我几乎没吃过一粒米,体重从55kg下降到35kg(我身高1.5米左右)。在这半年中,医院曾两次开出了病危通知单。我很感恩这场病带给我生与死的较量,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世间的痛苦,但我是一个幸运者,是佛法给了我面对生死的考验,在正念正知中跨越生死线,让我再一次获得了人生!
那段日子里,如果自己没有对缘起正见有所建立,也许我会自杀,正是佛法的力量让我正视生命。我认识到生病只是生命当中的一部分而已,由于在生病之前我有幸接触到台湾的上体下方法师讲解的《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DVD光盘。每看到师父说法,让我感到法喜充满,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直流。师父把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怎么样悟道,佛陀悟到了什么而解脱而成佛,以及佛教所有的教义无不起源于缘起的源泉。在整个过程中师父把缘起法讲得非常透彻,要解决生死,从生死轮回中解脱,首先要建立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他让我明白:生命是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一种不息的流动,它是刹那变化的,不是静止的。从刹那的变化中去发觉无常无我的真理。正是因为得到了正法的薰习,才使自己在面对病魔的时候能够正确对待。既然生病是一个因缘而已,那就要坦然面对,平静地去接受它。因此当拿到化验报告单,医生告诉我这个病很严重,要尽快动手术时,我的心是平静的,没有一丝丝波动。当我把病情如实告知家人时,家人都焦急万分,面对兄弟姐妹和朋友的哭声,我竟然没有掉眼泪,反而笑笑说:“我不是很好吗?我还活着。” 因为这时我已经没有了恐惧,我说:“我自己掌握了生命的50%,还有50%给家人、给医生”。我配合医生把这个手术做好,第一步我成功了!是师父的一句: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做判断、不下结论,让我在生命的当下,在面对生死较量中真正领会了它的内涵,所以我没有恐惧,如实的面对它,不和它抗拒,以平静的心态走进手术室。胃全切大手术后的第七天,医生让我提早出院,因为很多病人在等着病床住院开刀,让我手术后第十四天再回医院拆线做化疗。
回家笫二天也就是术后第八天,我竟然一个人去菜场买菜。中午烧饭给儿子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生命?是解脱之道,是佛法的力量!从拿到化验单——家人得知——走进手术室——买菜,这些过程中满脑子的解脱之道,不断思维观照,心理上起了很大的改变,所以面对疾病来临时,它会启用。首先它自然而然,心里面没有害怕,因为法指导着,宁静地契入真理而已;真理虽然没有体会到,宁静在我的心里面慢慢成熟了。
在买菜过程中,碰到一位朋友,彼此聊了几句,她不知道我已动过大手术,事后知道了,跑来对我惊叹地说:“那天菜场看到你,怎么看不出你竟然是一个刚刚做过大手术的病人呢?只是觉得你好像精神稍微差一点而已啊!根本不像是动过手术的人耶!”是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样的自在,虽然身体的状况与以前大不一样,佛法的力量却使自己随时都沐浴在法喜中。
但是十几天后病症一个一个出现:整天呕吐还伴随着流眼泪,不断抽筋,刀疤疼痛,术后反应严重,不得不住进医院。在这半年里所经历的人世间的苦,人们是难以想象的,只有经历过,才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当病症出来后,整个人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非常的痛及不舒服,甚至于连说话、眨眼的力气都没有。但是疾病的疼痛它是不会因为自己这样就善罢甘休的,它时时刻刻地干扰着我,让我几乎睡不着、吃不下。而且由于没有了胃,不能吃食物,小肠代替胃还不适应,只能靠挂营养液维持,但身体对营养液的排斥作用很厉害。结果只能吃婴儿米糊,由于胃整个被切除了,因此吃的比婴儿还要少,术后的反应非常的利害,吃进去马上又吐出来,吐了以后马上全身又抽筋,那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医生让我打止痛针,我坚决不打,因为自己想看看那痛到底有多厉害,自己的意志到底能抗多久。不过那一种痛苦的折磨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平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生命最脆危的时刻,只要有人接近自己躺卧的床,或周围发出一丁点儿声音,就会强烈地刺激到身心,就会感受到无比的痛苦与难受……。
我是怎样度过难关的?睡不着的时候,我就思考师父说的法义:“……生灭不可得,实性不可得,契入的是什么?寂灭法性是什么?宇宙的真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灭的后面是什么?”师父说:灭的后面是寂灭喔!我就去思考,灭与寂灭有什么不同!病痛起来我就思考,病痛起来我就思考,我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的在病痛与佛法的伴随下过着每一天的。每当身心受到强烈的刺激而难以煎熬的时候,我就想起师父所说的,就“看”着它,只是看着它而已。慢慢地,心里的焦躁不安没有了,心又一次恢复到平静与安宁。噢,明白了,原来人在临终的时候,生命的能量即将耗尽,如果没有正见,当身心受到外力(各种境界)的压迫时,就会现起难受与恐惧感,就会在痛苦烦恼中随业而去。如果建立了正见,当境界出现时,正见就会自然启动,心就会与法相应,远离颠倒梦想,清净自在。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实践,一次次帮助我渡过难关。
当朋友来看我的时候,我们大家共同探讨法义,始终让正思维融入生命中。师父说:“世间一切万物生起来,应因缘而生,没有来处。它是依条件相聚,而生起来,没有实体生;世间一切万物灭,也应因缘散而灭,没有实体灭,这个必然的理则我们要明白”。师父还说:“从哪里去体证?从一切现象去了解它的非实,破除它的常住性、永恒性,体证到没有一个永恒,没有一个不变的常,永恒不变的常性不可得”。但这还只是理念,而没有真正去体会事物的真相。师父说从一切现象中去体会!病痛一直干扰着我,现在的状况不要说修四禅八定,就是要回到平时所入的一般的定境都很难!但师父说:“回到当下来,静静地看着它”。那么我想我就做一个观众吧,看着痛是怎么样起来的,它是怎么样发生变化的。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发现了身心的奥妙!师父说‘诸行无常’的‘行’就是指迁流变化,当发现痛只是痛,而身体一直在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因为生命是活着的,它一直在迁流变化,那一刻,心情是多么的激动!这时身体的病痛并不会阻碍这颗心观察到生命的法流,它不断流过,流过……,生命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哇!才发现以前的生命是死的,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地活过。因为根尘触的当下,起识,起受,起想,起行,有所住,心意识住在实有的痛里,而生命一直在迁流变化……,那个无明与自然法则相违背,心意识一直被那个疼痛的链条束缚住了,就自造出一系列的烦恼,嗔恨;而法的必然理则不知道!当明白道理后,躺在病床上的我,热泪如泉涌,感恩师父的教言!让我切身体会到八正道正见真的是非常重要,它是引领我们走向解脱的唯一导向,只有缘起正见的建立,才能正思维……正定。
在此期间,医生和家人劝我,一定要我做化疗。我说:什么事都可以听你们的,但我坚决不做化疗。医生说:如果不做化疗,病症再进一步恶化,那是要死的。医生还说:胃切除后,今后的生活质量会很差,不做化疗,以后癌细胞还会复发……。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因为经过师父的慈悲教导及正法的闻薰和体验,我已经明白了……。
现在已经体会到生活质量很差了,但不会影响到我的心。我说:死是迟早的事,如果现在就死,我马上笑着走。我内心发愿:只要我活着,我一定把阳光带给他们,不管病痛再难受,我会始终让笑在我的脸上绽放,不让他们担心。我要让他们相信学佛就是那么好,没有大不了的事,我已感受到解脱之道在我心里慢慢受用!也要让他们感受病魔不是很重要,而精神非常重要。
只有先建立法住智,才能获得涅槃智,也才能真正堪破生死。而法住智的最重要的内容在于搞清楚五蕴,六处,十二因缘的内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听师父的话,老老实实地不断去观察去体会,就在生生灭灭中去体会,去发现真相,发现当下的“生”已经不是前面的“生”,法法缘起,受受不住,在这里体会身心的苦乐是随触缘的和合而生起,也随触缘的消失而灭,没有一法可住,这就是体验寂灭法性,体会生命的真相。就在病痛中不断去体验师父的教言,心不焦虑,没有恐惧,不断把师父所说的法义融通贯穿,去透彻,才能解决我们身心的问题。所以我身体现在恢复得非常好,而医生也说恢复得不错。现在已经是两年过后了,当年曾为我做手术的这家医院还打电话来询问,我说我还活着,他们都笑了。
身体不管怎样变化,就去体验它、透视它,让生命活起来。活起来才是自然的喜悦,那个才叫生命。身体的每一个因缘恰恰是让我们发现常不可得,我不可得,实在性不可得,见实相、见真相的因缘。只要与自然法则相违背,痛苦一定跟着你。因为在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生命,那生命一直在梦一般的幻觉中贪爱造作而消逝,它只能带给我们生命的不幸,永远在轮回中。
其实念佛念咒,你只要懂得缘起法,了解缘起法,你会发现每一句念佛念咒都是离不开缘起。以前,我是专念阿弥陀佛,不管任何烦恼来,我就一句阿弥陀佛,而且佛号声布满虚空,但烦恼还是很多却不知其因。现在学了缘起法,明白那是不明真相,只是在对治,却不知道烦恼的根源在哪里,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了生死。以为自己很懂了,其实根本不懂缘起,如果了知缘起法,就和以前不一样。其实佛法是让我们活在生命的觉性中,去体验佛法的真谛,它会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我们生命中的快乐,恰恰是无所求、无所得,让生命时时刻刻点亮那盏明灯。不断的发现身心环绕着旋转的不动点,回到当下来,体验实相,正念正智以待时……。
以上是自己在人生路中修学正法,以及在生命的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从而感悟到佛法的伟大及恩师的慈悲!我也非常感恩同修道友对我的关怀与鼓励。大家用所学的法义来鼓舞我,增强我与病魔决战的勇气。故以此小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敬请各位善知识指点。 愿正法久住!愿佛法的正见遍撒人间,人人得离生死而幸福自在!
弟子合掌感恩体方师父!
幸福快乐的 贯荷
2010.09.28
我是一个胃印戒细胞癌低分化全切的病患者,从诊断发现(得病)到马上手术及术后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生命的震荡,体验那生不如死的心路历程。医生说:像我这样在手术后反应这么厉害的病人,也是极少见的。整整半年都在呕吐,而且几乎24小时都在呕吐。呕吐的时候我还不断的伴有抽筋、吐血、出鼻血、剧烈的疼痛、高烧及高烧时神志不清,白血球在2600左右,而且没有做化疗。我的症状和别的胃癌患者差别很大,在这半年里我几乎没吃过一粒米,体重从55kg下降到35kg(我身高1.5米左右)。在这半年中,医院曾两次开出了病危通知单。我很感恩这场病带给我生与死的较量,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世间的痛苦,但我是一个幸运者,是佛法给了我面对生死的考验,在正念正知中跨越生死线,让我再一次获得了人生!
那段日子里,如果自己没有对缘起正见有所建立,也许我会自杀,正是佛法的力量让我正视生命。我认识到生病只是生命当中的一部分而已,由于在生病之前我有幸接触到台湾的上体下方法师讲解的《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DVD光盘。每看到师父说法,让我感到法喜充满,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直流。师父把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怎么样悟道,佛陀悟到了什么而解脱而成佛,以及佛教所有的教义无不起源于缘起的源泉。在整个过程中师父把缘起法讲得非常透彻,要解决生死,从生死轮回中解脱,首先要建立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他让我明白:生命是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一种不息的流动,它是刹那变化的,不是静止的。从刹那的变化中去发觉无常无我的真理。正是因为得到了正法的薰习,才使自己在面对病魔的时候能够正确对待。既然生病是一个因缘而已,那就要坦然面对,平静地去接受它。因此当拿到化验报告单,医生告诉我这个病很严重,要尽快动手术时,我的心是平静的,没有一丝丝波动。当我把病情如实告知家人时,家人都焦急万分,面对兄弟姐妹和朋友的哭声,我竟然没有掉眼泪,反而笑笑说:“我不是很好吗?我还活着。” 因为这时我已经没有了恐惧,我说:“我自己掌握了生命的50%,还有50%给家人、给医生”。我配合医生把这个手术做好,第一步我成功了!是师父的一句: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做判断、不下结论,让我在生命的当下,在面对生死较量中真正领会了它的内涵,所以我没有恐惧,如实的面对它,不和它抗拒,以平静的心态走进手术室。胃全切大手术后的第七天,医生让我提早出院,因为很多病人在等着病床住院开刀,让我手术后第十四天再回医院拆线做化疗。
回家笫二天也就是术后第八天,我竟然一个人去菜场买菜。中午烧饭给儿子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生命?是解脱之道,是佛法的力量!从拿到化验单——家人得知——走进手术室——买菜,这些过程中满脑子的解脱之道,不断思维观照,心理上起了很大的改变,所以面对疾病来临时,它会启用。首先它自然而然,心里面没有害怕,因为法指导着,宁静地契入真理而已;真理虽然没有体会到,宁静在我的心里面慢慢成熟了。
在买菜过程中,碰到一位朋友,彼此聊了几句,她不知道我已动过大手术,事后知道了,跑来对我惊叹地说:“那天菜场看到你,怎么看不出你竟然是一个刚刚做过大手术的病人呢?只是觉得你好像精神稍微差一点而已啊!根本不像是动过手术的人耶!”是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样的自在,虽然身体的状况与以前大不一样,佛法的力量却使自己随时都沐浴在法喜中。
但是十几天后病症一个一个出现:整天呕吐还伴随着流眼泪,不断抽筋,刀疤疼痛,术后反应严重,不得不住进医院。在这半年里所经历的人世间的苦,人们是难以想象的,只有经历过,才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当病症出来后,整个人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非常的痛及不舒服,甚至于连说话、眨眼的力气都没有。但是疾病的疼痛它是不会因为自己这样就善罢甘休的,它时时刻刻地干扰着我,让我几乎睡不着、吃不下。而且由于没有了胃,不能吃食物,小肠代替胃还不适应,只能靠挂营养液维持,但身体对营养液的排斥作用很厉害。结果只能吃婴儿米糊,由于胃整个被切除了,因此吃的比婴儿还要少,术后的反应非常的利害,吃进去马上又吐出来,吐了以后马上全身又抽筋,那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医生让我打止痛针,我坚决不打,因为自己想看看那痛到底有多厉害,自己的意志到底能抗多久。不过那一种痛苦的折磨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平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生命最脆危的时刻,只要有人接近自己躺卧的床,或周围发出一丁点儿声音,就会强烈地刺激到身心,就会感受到无比的痛苦与难受……。
我是怎样度过难关的?睡不着的时候,我就思考师父说的法义:“……生灭不可得,实性不可得,契入的是什么?寂灭法性是什么?宇宙的真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灭的后面是什么?”师父说:灭的后面是寂灭喔!我就去思考,灭与寂灭有什么不同!病痛起来我就思考,病痛起来我就思考,我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的在病痛与佛法的伴随下过着每一天的。每当身心受到强烈的刺激而难以煎熬的时候,我就想起师父所说的,就“看”着它,只是看着它而已。慢慢地,心里的焦躁不安没有了,心又一次恢复到平静与安宁。噢,明白了,原来人在临终的时候,生命的能量即将耗尽,如果没有正见,当身心受到外力(各种境界)的压迫时,就会现起难受与恐惧感,就会在痛苦烦恼中随业而去。如果建立了正见,当境界出现时,正见就会自然启动,心就会与法相应,远离颠倒梦想,清净自在。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实践,一次次帮助我渡过难关。
当朋友来看我的时候,我们大家共同探讨法义,始终让正思维融入生命中。师父说:“世间一切万物生起来,应因缘而生,没有来处。它是依条件相聚,而生起来,没有实体生;世间一切万物灭,也应因缘散而灭,没有实体灭,这个必然的理则我们要明白”。师父还说:“从哪里去体证?从一切现象去了解它的非实,破除它的常住性、永恒性,体证到没有一个永恒,没有一个不变的常,永恒不变的常性不可得”。但这还只是理念,而没有真正去体会事物的真相。师父说从一切现象中去体会!病痛一直干扰着我,现在的状况不要说修四禅八定,就是要回到平时所入的一般的定境都很难!但师父说:“回到当下来,静静地看着它”。那么我想我就做一个观众吧,看着痛是怎么样起来的,它是怎么样发生变化的。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发现了身心的奥妙!师父说‘诸行无常’的‘行’就是指迁流变化,当发现痛只是痛,而身体一直在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因为生命是活着的,它一直在迁流变化,那一刻,心情是多么的激动!这时身体的病痛并不会阻碍这颗心观察到生命的法流,它不断流过,流过……,生命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哇!才发现以前的生命是死的,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地活过。因为根尘触的当下,起识,起受,起想,起行,有所住,心意识住在实有的痛里,而生命一直在迁流变化……,那个无明与自然法则相违背,心意识一直被那个疼痛的链条束缚住了,就自造出一系列的烦恼,嗔恨;而法的必然理则不知道!当明白道理后,躺在病床上的我,热泪如泉涌,感恩师父的教言!让我切身体会到八正道正见真的是非常重要,它是引领我们走向解脱的唯一导向,只有缘起正见的建立,才能正思维……正定。
在此期间,医生和家人劝我,一定要我做化疗。我说:什么事都可以听你们的,但我坚决不做化疗。医生说:如果不做化疗,病症再进一步恶化,那是要死的。医生还说:胃切除后,今后的生活质量会很差,不做化疗,以后癌细胞还会复发……。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因为经过师父的慈悲教导及正法的闻薰和体验,我已经明白了……。
现在已经体会到生活质量很差了,但不会影响到我的心。我说:死是迟早的事,如果现在就死,我马上笑着走。我内心发愿:只要我活着,我一定把阳光带给他们,不管病痛再难受,我会始终让笑在我的脸上绽放,不让他们担心。我要让他们相信学佛就是那么好,没有大不了的事,我已感受到解脱之道在我心里慢慢受用!也要让他们感受病魔不是很重要,而精神非常重要。
只有先建立法住智,才能获得涅槃智,也才能真正堪破生死。而法住智的最重要的内容在于搞清楚五蕴,六处,十二因缘的内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听师父的话,老老实实地不断去观察去体会,就在生生灭灭中去体会,去发现真相,发现当下的“生”已经不是前面的“生”,法法缘起,受受不住,在这里体会身心的苦乐是随触缘的和合而生起,也随触缘的消失而灭,没有一法可住,这就是体验寂灭法性,体会生命的真相。就在病痛中不断去体验师父的教言,心不焦虑,没有恐惧,不断把师父所说的法义融通贯穿,去透彻,才能解决我们身心的问题。所以我身体现在恢复得非常好,而医生也说恢复得不错。现在已经是两年过后了,当年曾为我做手术的这家医院还打电话来询问,我说我还活着,他们都笑了。
身体不管怎样变化,就去体验它、透视它,让生命活起来。活起来才是自然的喜悦,那个才叫生命。身体的每一个因缘恰恰是让我们发现常不可得,我不可得,实在性不可得,见实相、见真相的因缘。只要与自然法则相违背,痛苦一定跟着你。因为在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生命,那生命一直在梦一般的幻觉中贪爱造作而消逝,它只能带给我们生命的不幸,永远在轮回中。
其实念佛念咒,你只要懂得缘起法,了解缘起法,你会发现每一句念佛念咒都是离不开缘起。以前,我是专念阿弥陀佛,不管任何烦恼来,我就一句阿弥陀佛,而且佛号声布满虚空,但烦恼还是很多却不知其因。现在学了缘起法,明白那是不明真相,只是在对治,却不知道烦恼的根源在哪里,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了生死。以为自己很懂了,其实根本不懂缘起,如果了知缘起法,就和以前不一样。其实佛法是让我们活在生命的觉性中,去体验佛法的真谛,它会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我们生命中的快乐,恰恰是无所求、无所得,让生命时时刻刻点亮那盏明灯。不断的发现身心环绕着旋转的不动点,回到当下来,体验实相,正念正智以待时……。
以上是自己在人生路中修学正法,以及在生命的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从而感悟到佛法的伟大及恩师的慈悲!我也非常感恩同修道友对我的关怀与鼓励。大家用所学的法义来鼓舞我,增强我与病魔决战的勇气。故以此小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敬请各位善知识指点。 愿正法久住!愿佛法的正见遍撒人间,人人得离生死而幸福自在!
弟子合掌感恩体方师父!
幸福快乐的 贯荷
2010.09.28
正見對我的影響
正見對我的影響 邱淑貞
佛說緣起甚深難可解了,也就是說因緣是深不可測的,因為你無法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會對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我尚未正確認識佛法以前,根本不了解「緣起」是人生的真相。直到意外地生了這場病──血癌,才深深地體會到人生的真理。
九十年十月六日那天,我的大腿骨忽然感到脹痛,隔天更感到十分疲倦,連爬樓梯都吃力得有點喘不過氣;十月八日是兒子的生日,感覺似乎好些了,但喉嚨有點痛,心想可能是感冒了,照例就到附近醫院拿點藥。醫生起初也判斷是感冒,經由告知曾經做過體檢,白血球有點偏低,醫師又看我臉色蒼白,為了達到正確的診斷,醫生決定抽血檢查。檢查報告出來了,竟然白血球高達七萬(正常值是四千到一萬),聽到醫生宣布我患了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當時的我有如晴天霹靂,這個病來得太突然了,根本無力招架,幸好平時還算理性冷靜,當場沒有被嚇得不知所措而嚎啕大哭。
隨後決定轉往臺大醫院掛急診,檢查結果一樣,確認是急性白血病,須立刻化療,否則性命難保。那時臺大醫院沒有病床,醫院也代為詢問了多家可以進行骨髓移植的醫院,但都是一床難求。醫師要我考慮轉院治療,當時心急如焚的我,只能一心一意祈求著佛菩薩哀愍眷顧。正當我要離開醫院時,醫師突然通知我,有病床了,但得等明天才能住進病房。於是外子先回家安頓孩子並整理住院所需用品,因為時間已晚,也沒通知家人,就這樣獨自留在急診室,此時的我情緒崩潰了,想到兩名幼子,一個七歲另一個才三歲,如果他們失去了母親,成長時恐怕會面對很大的困境……叫我如何忍心拋下他們,很多很多的掛慮和未了的心事一一湧上心頭,內心有如刀割痛不可遏,不禁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就這樣哭了一整晚。隔天住進病房後才通知家人,電話中還是忍不住哭得一塌糊塗。
住院後,醫師隨即進行骨髓檢查,同時開始化療。這是一種高劑量化療,白血球可能會急遽降到一~二百顆,身體是毫無抵抗力的,必須十分小心,否則一經感染,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樣的治療至少須住院一個月,如果效果不錯可能還得做三~四次。
家人陸續趕來醫院,而我也平靜一些,此時我的學佛因緣也就此展開。早已皈依的我可說是個佛教徒,但是並不怎麼精進,只知隨大家拜拜朝山求功德,對佛法教理根本不清楚。已學佛多年的姑姑要我多念佛來安定心神,還請一位福嚴佛學院的傳妙師父來開導我,他送了我一本印順導師寫的《般若經講記》。
剛開始化療的緣故,吐得七葷八素,胃也因此嚴重發炎十分疼痛,大概有十天滴水未進也無法進食,持續的高燒,沒完沒了的針藥,慢慢侵蝕著我的身體,當時只能以念佛來克制這些身體上的痛苦,直到快出院前,在身體比較舒坦的情況下翻閱著《般若經講記》,裡面分為《金剛經》和《心經》兩部分,以前常聽人家說中國古文字(圖畫文字)是令人無法解讀的「無字天書」,看完這本《講記》後,直覺得那是「有字天書」──每個字都認得,就是看不懂在講什麼。然而我被《心經》裡的一段話吸引住了──「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意思就是說菩薩以智慧來洞察人生的真理,不會患得患失,就能坦然不怕生死,能消除身心、人我、物我間的種種錯誤,那麼一切的煩惱痛苦就會消失。我自問著:自己是多麼畏懼死亡啊!那要如何才能得到這種智慧去面對無法迴避的生死呢?
一個月後我出院了,當坐在車子裡看著高速公路兩旁的景物,覺得彷如隔世,所有的事物看起來是既熟悉又陌生。回家後看到家人及孩子,就像死裡逃生不禁喜極而泣。當時仍不知道治療的預後效果如何,所以還是難掩心中的忐忑不安,此時的我更迫切的想知道──「為何有生死」、「如何解脫生死」這兩件事。
兩週後,第二次化療又開始了。醫師認為我的病情雖初步獲得控制,但身體十分贏弱,決定先從我的兄弟姊妹近親做血液配對,試著由「異體骨髓移植」的治療方式達成較高的病癒機會。這次化療進行中,我開始渴望閱讀有關生死方面的書籍,像是《西藏生死書》、《我為何生於此》等等,大部分是藏傳或南傳佛教修行者的著作,因為南傳佛教特別重視自我生死的解脫,所以對我有很大的助益。其中泰國阿姜查法師《靜止的流水》一書,有一段話是這麼寫:「假如死就在你體內,那麼你能跑到何處去躲避呢?如果跑,會死;如果待在這兒,也會死。無論跑到哪裡,死都會緊隨著你,因為他就在你的體內,你是無處可逃的。無論你是否畏懼死亡,都一樣要死,沒有地方可以逃避死亡的。」看到這一段,我對死亡的認知似乎轉變了,恐懼消失了大半,整個人也開始自在了。我對念佛不再是抱著一種祈求的心,而是一種安定內心的方法。即使到後來知道血液配對不合,無法進行異體骨髓移植,治癒的機率大為降低,我仍然平靜的接受了。也許因為這份自在的心境影響了我的身體,在往後幾次的化療中,都只是發發燒、輸輸血。現在我的身上流著千千萬萬人的血,一想到這裡,心中湧出無限的感恩。
醫師評估我的病情,認為還是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比較好,之後在化療期間也安排自體幹細胞的收集,一共做了四次,但都沒有成功。最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開刀抽取骨髓,大約抽了1400cc,先放入冷凍庫保存,以備將來復發時做自體骨髓移植。
治療期間傳妙師父幫我訂了一套印順導師的論著──《妙雲集》及《華雨集》,要我好好閱讀。在長期住院時,看了印順導師《妙雲集》部分著作,解答了我對生命的疑惑──「為何有生死」、「如何解脫生死」。當時影響我最深的就是正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從諸行無常的觀察中,知道世間萬事萬物是一直變化的;諸法無我說明事物是無法獨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的,換句話說是因緣生因緣滅,不是我們能主宰支配的,這讓我比較能看清事實真相,而接受生老病死這一自然法則,我不再去因抗拒它而感到痛苦了。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緣起性空」,「性」是表示自性有三個含義1.不變性(永恆)2.主宰性(獨存)性3.實在性,在印度「空」並不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什麼都沒有,而是含有否定的意思,它在否定什麼呢?否定有自性,也就是否定萬事萬物有不變性、主宰性、實在性,它的道理是跟三法印相通的。所以緣起性空就指出萬事萬物都遵循著具有變化性、不可主宰的及不具實有性這三種法則。
以上是我從書上所獲得的知識,但知識如何才能轉化成智慧呢?回想自己是幸運的,血癌不像其他的癌症或可開刀短期住院,或可門診化療及放射線治療,而是必須長期住院。在住院中我常常觀察到自己身心的變化,明明前一個小時還生龍活虎,下一個小時就開始嘔吐發燒;前一分鐘還覺得身心舒暢,下一分鐘馬上讓你疼痛難耐(我也觀察到疼痛時是擴散而旋轉而變化不居的);前一秒鐘還呼吸順暢,後一秒鐘突然呼吸困難,深深地感受到原來能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並不是必然的事;上午還跟病友聊天,不到幾個小時後病友就被插管急救。經過粗淺的觀察後,我發現萬事萬物都遵循著具有變化性、不可主宰性及不具實有性這三種法則運作著。因此我常常想:既然一切都在變化,那我的病雖然有可能惡化,但也有可能變好啊!何必如此悲觀,而且變好變壞潛含著許多我不能主宰的因素,又何必自尋煩惱?所以正見真好!它讓我從此安心自在!
可能是我的信願、慈悲、智慧還很淺薄──有如《法華經》<化城喻品>中還在三百由旬的化城處,所以需要更深入地體解佛法並且依之實踐,因此又有了下一段的因緣。
在經歷了七次化療結束後,已是九十一年的九月,於十二月初骨髓檢查顯示一切正常,暫時沒有復發的疑慮,所以醫師又幫我收集幹細胞,還是沒有成功。當時我告訴醫師我的脖子上長了個小小的瘤,醫師說得做切片,切片的結果竟然發現血癌細胞已擴散至脖子,甚至發現肺部疑似有三個腫瘤,在短短不到二週,血癌竟然又復發了。如果第一次的發病是晴天霹靂,那這次就是五雷轟頂了。竟連醫師都大吃一驚,直說這個結果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當下我是傷心難過不已,在門診足足哭了三個多小時。隔天打電話給傳妙師父,師父只淡淡地說:「記得嗎?緣起性空。」我頓時恢復了平靜。所以親近善知識真的太重要了!在正見的薰陶下,比起面對第一次發病,我是有了進步。
隨即我被安排住院接受高劑量化療,藥物施打後,不久開始持續高燒,原來我感染到俗稱「超級細菌」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每六個小時就發燒一次,每次都高燒到四十度,就像俗稱“打擺子”的瘧疾一樣,忽冷忽熱嘔吐不止,每天得吃八顆普拿疼止痛,並一直施打抗生素,點滴更是沒有停過,依然無法控制。醫師判定可能是黴菌感染,就為我施打了「抖抖針」,抖抖針顧名思義就是會讓人抖個不停,原本就因高燒發冷發抖的我,打完後抖得更厲害,有幾次因為發冷發抖幾乎休克,即使靠嗎啡來止抖,也依然無效。醫師持續反覆的檢查診斷,仍找不出原因。最後還因為施打過多高劑量的抗生素導致急性腎衰竭,腹部開始積水,體重三天就增加了九公斤,醫師緊急調整用藥,經過一個多月才稍為獲得改善。但是仍然持續著發燒,醫師們會診後,猜測可能是我的人工血管受到感染需要開刀,但評估我的身體情況不宜手術,這樣又高燒多天,後來不得已在大量輸血中勉強開刀,之後燒就慢慢退了,發燒總共持續了一個多月。
在住院的這兩個多月裡,每天身體都在這樣的病苦循環中,我不知道這種痛苦何時會消失。那時我有一個信念:戲稱為五字真言──「這都會過去」。這就是「無常」啊!每當一般人講到無常時總有驚恐、感慨的情緒,但在當時,我卻視它為一帖良藥!在家人、親友、醫護人員及佛法的支持下,我走過來了!事後醫師好奇地告訴我,當時我的情況很糟,可能引發敗血症而死亡,即使在那麼痛苦危急的情況下,總不見我有絲毫恐懼的神情,這就是「正見」帶給我的力量!
醫師把我的血液資料送到慈濟骨髓資料庫做配對,但是並沒有成功。我開玩笑的說:「沒辦法,我就是這麼獨特!」醫師為我抱屈的說:「真可惜!天上不掉禮物下來。」我回應著說:「即使天上不掉下禮物來,我也可以利用佛法自己製造啊!」
休息兩個月後,我又再度入院做了一次化療,那是九十二年四月正是SARS開始流行的時候,我的病房斜對面的隔離病房也住了SARS病人。接著台大醫院急診室緊急宣布關閉,當時人心惶惶,主治醫師問我:「你怕不怕?」我回答:「你一條命都不怕,我半條命怕什麼?而且生老病死本來就是很自然的過程,又何需恐懼呢?」這次住院家人不能來看我,但「正見」就是我最好的依靠!讓我能坦然面對生死,安定心神。前後我共做了九次化療,真是「九死一生」啊!
血癌再度復發時,主治醫師安慰我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根據統計分析只要是血癌復發,存活率都不到一年,當時我想都快沒命了,哪還有什麼大任?在經歷了這一場令我瀕臨死亡的生死拔河後,醫師對預後並不樂觀,我估計自己可能活不到一年,就在九十二年六月治療結束後,索性決定不上班了,要將剩餘的生命用來陪伴家人。又想到如果真的來日不多,那我還能做什麼呢?所以又繼續了閱讀,從印順導師的書上找到了生命的真諦──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因為此生生命有限,但是還有來生啊!只要具有性空的智慧,再加上信願、慈悲,那麼慧命是無窮的。
九十二年十二月再度檢查出因為做高劑量化療導致肝臟、脾臟及腎臟黴菌感染。從此每年住院好幾個月,針藥從沒停過,如此治療持續了五年。即使如此,我仍衷心感謝這場病,它讓我確立了佛法正知見,用功學佛。因此,我總覺得這場病是一種恩賜而不是一種苦迫!尤其最近聽到體方法師說:「緣起法值得我們用一生的生命與金錢投入,值得!」於我心有戚戚焉!更是激發了我好樂學法之心。在此分享這段經歷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佛法的正見,並以正見為導,力行八正道,遠離煩惱,得到清涼自在。
佛說緣起甚深難可解了,也就是說因緣是深不可測的,因為你無法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會對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我尚未正確認識佛法以前,根本不了解「緣起」是人生的真相。直到意外地生了這場病──血癌,才深深地體會到人生的真理。
九十年十月六日那天,我的大腿骨忽然感到脹痛,隔天更感到十分疲倦,連爬樓梯都吃力得有點喘不過氣;十月八日是兒子的生日,感覺似乎好些了,但喉嚨有點痛,心想可能是感冒了,照例就到附近醫院拿點藥。醫生起初也判斷是感冒,經由告知曾經做過體檢,白血球有點偏低,醫師又看我臉色蒼白,為了達到正確的診斷,醫生決定抽血檢查。檢查報告出來了,竟然白血球高達七萬(正常值是四千到一萬),聽到醫生宣布我患了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當時的我有如晴天霹靂,這個病來得太突然了,根本無力招架,幸好平時還算理性冷靜,當場沒有被嚇得不知所措而嚎啕大哭。
隨後決定轉往臺大醫院掛急診,檢查結果一樣,確認是急性白血病,須立刻化療,否則性命難保。那時臺大醫院沒有病床,醫院也代為詢問了多家可以進行骨髓移植的醫院,但都是一床難求。醫師要我考慮轉院治療,當時心急如焚的我,只能一心一意祈求著佛菩薩哀愍眷顧。正當我要離開醫院時,醫師突然通知我,有病床了,但得等明天才能住進病房。於是外子先回家安頓孩子並整理住院所需用品,因為時間已晚,也沒通知家人,就這樣獨自留在急診室,此時的我情緒崩潰了,想到兩名幼子,一個七歲另一個才三歲,如果他們失去了母親,成長時恐怕會面對很大的困境……叫我如何忍心拋下他們,很多很多的掛慮和未了的心事一一湧上心頭,內心有如刀割痛不可遏,不禁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就這樣哭了一整晚。隔天住進病房後才通知家人,電話中還是忍不住哭得一塌糊塗。
住院後,醫師隨即進行骨髓檢查,同時開始化療。這是一種高劑量化療,白血球可能會急遽降到一~二百顆,身體是毫無抵抗力的,必須十分小心,否則一經感染,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樣的治療至少須住院一個月,如果效果不錯可能還得做三~四次。
家人陸續趕來醫院,而我也平靜一些,此時我的學佛因緣也就此展開。早已皈依的我可說是個佛教徒,但是並不怎麼精進,只知隨大家拜拜朝山求功德,對佛法教理根本不清楚。已學佛多年的姑姑要我多念佛來安定心神,還請一位福嚴佛學院的傳妙師父來開導我,他送了我一本印順導師寫的《般若經講記》。
剛開始化療的緣故,吐得七葷八素,胃也因此嚴重發炎十分疼痛,大概有十天滴水未進也無法進食,持續的高燒,沒完沒了的針藥,慢慢侵蝕著我的身體,當時只能以念佛來克制這些身體上的痛苦,直到快出院前,在身體比較舒坦的情況下翻閱著《般若經講記》,裡面分為《金剛經》和《心經》兩部分,以前常聽人家說中國古文字(圖畫文字)是令人無法解讀的「無字天書」,看完這本《講記》後,直覺得那是「有字天書」──每個字都認得,就是看不懂在講什麼。然而我被《心經》裡的一段話吸引住了──「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意思就是說菩薩以智慧來洞察人生的真理,不會患得患失,就能坦然不怕生死,能消除身心、人我、物我間的種種錯誤,那麼一切的煩惱痛苦就會消失。我自問著:自己是多麼畏懼死亡啊!那要如何才能得到這種智慧去面對無法迴避的生死呢?
一個月後我出院了,當坐在車子裡看著高速公路兩旁的景物,覺得彷如隔世,所有的事物看起來是既熟悉又陌生。回家後看到家人及孩子,就像死裡逃生不禁喜極而泣。當時仍不知道治療的預後效果如何,所以還是難掩心中的忐忑不安,此時的我更迫切的想知道──「為何有生死」、「如何解脫生死」這兩件事。
兩週後,第二次化療又開始了。醫師認為我的病情雖初步獲得控制,但身體十分贏弱,決定先從我的兄弟姊妹近親做血液配對,試著由「異體骨髓移植」的治療方式達成較高的病癒機會。這次化療進行中,我開始渴望閱讀有關生死方面的書籍,像是《西藏生死書》、《我為何生於此》等等,大部分是藏傳或南傳佛教修行者的著作,因為南傳佛教特別重視自我生死的解脫,所以對我有很大的助益。其中泰國阿姜查法師《靜止的流水》一書,有一段話是這麼寫:「假如死就在你體內,那麼你能跑到何處去躲避呢?如果跑,會死;如果待在這兒,也會死。無論跑到哪裡,死都會緊隨著你,因為他就在你的體內,你是無處可逃的。無論你是否畏懼死亡,都一樣要死,沒有地方可以逃避死亡的。」看到這一段,我對死亡的認知似乎轉變了,恐懼消失了大半,整個人也開始自在了。我對念佛不再是抱著一種祈求的心,而是一種安定內心的方法。即使到後來知道血液配對不合,無法進行異體骨髓移植,治癒的機率大為降低,我仍然平靜的接受了。也許因為這份自在的心境影響了我的身體,在往後幾次的化療中,都只是發發燒、輸輸血。現在我的身上流著千千萬萬人的血,一想到這裡,心中湧出無限的感恩。
醫師評估我的病情,認為還是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比較好,之後在化療期間也安排自體幹細胞的收集,一共做了四次,但都沒有成功。最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開刀抽取骨髓,大約抽了1400cc,先放入冷凍庫保存,以備將來復發時做自體骨髓移植。
治療期間傳妙師父幫我訂了一套印順導師的論著──《妙雲集》及《華雨集》,要我好好閱讀。在長期住院時,看了印順導師《妙雲集》部分著作,解答了我對生命的疑惑──「為何有生死」、「如何解脫生死」。當時影響我最深的就是正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從諸行無常的觀察中,知道世間萬事萬物是一直變化的;諸法無我說明事物是無法獨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的,換句話說是因緣生因緣滅,不是我們能主宰支配的,這讓我比較能看清事實真相,而接受生老病死這一自然法則,我不再去因抗拒它而感到痛苦了。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緣起性空」,「性」是表示自性有三個含義1.不變性(永恆)2.主宰性(獨存)性3.實在性,在印度「空」並不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什麼都沒有,而是含有否定的意思,它在否定什麼呢?否定有自性,也就是否定萬事萬物有不變性、主宰性、實在性,它的道理是跟三法印相通的。所以緣起性空就指出萬事萬物都遵循著具有變化性、不可主宰的及不具實有性這三種法則。
以上是我從書上所獲得的知識,但知識如何才能轉化成智慧呢?回想自己是幸運的,血癌不像其他的癌症或可開刀短期住院,或可門診化療及放射線治療,而是必須長期住院。在住院中我常常觀察到自己身心的變化,明明前一個小時還生龍活虎,下一個小時就開始嘔吐發燒;前一分鐘還覺得身心舒暢,下一分鐘馬上讓你疼痛難耐(我也觀察到疼痛時是擴散而旋轉而變化不居的);前一秒鐘還呼吸順暢,後一秒鐘突然呼吸困難,深深地感受到原來能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並不是必然的事;上午還跟病友聊天,不到幾個小時後病友就被插管急救。經過粗淺的觀察後,我發現萬事萬物都遵循著具有變化性、不可主宰性及不具實有性這三種法則運作著。因此我常常想:既然一切都在變化,那我的病雖然有可能惡化,但也有可能變好啊!何必如此悲觀,而且變好變壞潛含著許多我不能主宰的因素,又何必自尋煩惱?所以正見真好!它讓我從此安心自在!
可能是我的信願、慈悲、智慧還很淺薄──有如《法華經》<化城喻品>中還在三百由旬的化城處,所以需要更深入地體解佛法並且依之實踐,因此又有了下一段的因緣。
在經歷了七次化療結束後,已是九十一年的九月,於十二月初骨髓檢查顯示一切正常,暫時沒有復發的疑慮,所以醫師又幫我收集幹細胞,還是沒有成功。當時我告訴醫師我的脖子上長了個小小的瘤,醫師說得做切片,切片的結果竟然發現血癌細胞已擴散至脖子,甚至發現肺部疑似有三個腫瘤,在短短不到二週,血癌竟然又復發了。如果第一次的發病是晴天霹靂,那這次就是五雷轟頂了。竟連醫師都大吃一驚,直說這個結果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當下我是傷心難過不已,在門診足足哭了三個多小時。隔天打電話給傳妙師父,師父只淡淡地說:「記得嗎?緣起性空。」我頓時恢復了平靜。所以親近善知識真的太重要了!在正見的薰陶下,比起面對第一次發病,我是有了進步。
隨即我被安排住院接受高劑量化療,藥物施打後,不久開始持續高燒,原來我感染到俗稱「超級細菌」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每六個小時就發燒一次,每次都高燒到四十度,就像俗稱“打擺子”的瘧疾一樣,忽冷忽熱嘔吐不止,每天得吃八顆普拿疼止痛,並一直施打抗生素,點滴更是沒有停過,依然無法控制。醫師判定可能是黴菌感染,就為我施打了「抖抖針」,抖抖針顧名思義就是會讓人抖個不停,原本就因高燒發冷發抖的我,打完後抖得更厲害,有幾次因為發冷發抖幾乎休克,即使靠嗎啡來止抖,也依然無效。醫師持續反覆的檢查診斷,仍找不出原因。最後還因為施打過多高劑量的抗生素導致急性腎衰竭,腹部開始積水,體重三天就增加了九公斤,醫師緊急調整用藥,經過一個多月才稍為獲得改善。但是仍然持續著發燒,醫師們會診後,猜測可能是我的人工血管受到感染需要開刀,但評估我的身體情況不宜手術,這樣又高燒多天,後來不得已在大量輸血中勉強開刀,之後燒就慢慢退了,發燒總共持續了一個多月。
在住院的這兩個多月裡,每天身體都在這樣的病苦循環中,我不知道這種痛苦何時會消失。那時我有一個信念:戲稱為五字真言──「這都會過去」。這就是「無常」啊!每當一般人講到無常時總有驚恐、感慨的情緒,但在當時,我卻視它為一帖良藥!在家人、親友、醫護人員及佛法的支持下,我走過來了!事後醫師好奇地告訴我,當時我的情況很糟,可能引發敗血症而死亡,即使在那麼痛苦危急的情況下,總不見我有絲毫恐懼的神情,這就是「正見」帶給我的力量!
醫師把我的血液資料送到慈濟骨髓資料庫做配對,但是並沒有成功。我開玩笑的說:「沒辦法,我就是這麼獨特!」醫師為我抱屈的說:「真可惜!天上不掉禮物下來。」我回應著說:「即使天上不掉下禮物來,我也可以利用佛法自己製造啊!」
休息兩個月後,我又再度入院做了一次化療,那是九十二年四月正是SARS開始流行的時候,我的病房斜對面的隔離病房也住了SARS病人。接著台大醫院急診室緊急宣布關閉,當時人心惶惶,主治醫師問我:「你怕不怕?」我回答:「你一條命都不怕,我半條命怕什麼?而且生老病死本來就是很自然的過程,又何需恐懼呢?」這次住院家人不能來看我,但「正見」就是我最好的依靠!讓我能坦然面對生死,安定心神。前後我共做了九次化療,真是「九死一生」啊!
血癌再度復發時,主治醫師安慰我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根據統計分析只要是血癌復發,存活率都不到一年,當時我想都快沒命了,哪還有什麼大任?在經歷了這一場令我瀕臨死亡的生死拔河後,醫師對預後並不樂觀,我估計自己可能活不到一年,就在九十二年六月治療結束後,索性決定不上班了,要將剩餘的生命用來陪伴家人。又想到如果真的來日不多,那我還能做什麼呢?所以又繼續了閱讀,從印順導師的書上找到了生命的真諦──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因為此生生命有限,但是還有來生啊!只要具有性空的智慧,再加上信願、慈悲,那麼慧命是無窮的。
九十二年十二月再度檢查出因為做高劑量化療導致肝臟、脾臟及腎臟黴菌感染。從此每年住院好幾個月,針藥從沒停過,如此治療持續了五年。即使如此,我仍衷心感謝這場病,它讓我確立了佛法正知見,用功學佛。因此,我總覺得這場病是一種恩賜而不是一種苦迫!尤其最近聽到體方法師說:「緣起法值得我們用一生的生命與金錢投入,值得!」於我心有戚戚焉!更是激發了我好樂學法之心。在此分享這段經歷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佛法的正見,並以正見為導,力行八正道,遠離煩惱,得到清涼自在。
一位修學者的心路歷程
自從呱呱墜地來到人世間的那一刻起,命運就把自己與“苦”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由於家庭經濟貧困而缺衣少食,除了幼年、少年、中年要爲生活而打拼,還要經歷病痛所帶來的痛苦以及種種精神上的磨難。每當受到折磨而痛苦時,總是想弄個明白,究竟是何原因要承受如此之苦?何時才能擺脫痛苦的人生?由於身心倍受煎熬,終於在39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治療半年無效,在醫生也無奈的情況下,求生的欲望驅使自己不得不把生的希望寄託在氣功練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習練,身體居然慢慢得到康復。由於習練氣功,有了體感功能,偶爾對周圍的環境或人物會産生一些“氣”的感應,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佛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由於經文是繁體字,經義又太深,看不懂,所以就非常專注地觀看,在看的過程中突然感覺到有一股強烈的磁場效應。哇!佛經居然有這樣強的磁場(後來才知道,這是由於身心靜下來後人體産生的一種自然反應),頓時對佛經産生了強烈的好感,所以就多方設法求取譯本,以圖探索其中奧義。在此期間,漸漸也對佛教産生了興趣,慢慢的自己對佛教有了一點粗淺的認識(但還不是正知正見),漸漸萌生了皈依佛門的念頭,95年做了三皈依,成爲一名在家學佛弟子。
由於對“苦”的深刻體會,因此,對離開這個“五濁惡世”有著強烈的願望。每天早晚讀誦《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念誦佛號,堅持布施和放生,親近和供養僧衆,出資印經等,虔誠之至。寄望於阿彌陀佛佛力加持和接引,一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恐自己不夠精進,後來不斷加時,每天做功課五個小時。儘管自己非常虔誠努力用功,十幾年下來,捫心自問,自己還是煩惱不斷,痛苦連連,對往生極樂無有把握。這究竟是爲什麽?找了很久,天地茫茫之間始終找不到答案。偶爾之間遇到一位佛友,她告訴我:「我們生生世世造下了無數的業障,現在你想往生極樂,先得把業障消除,不然是難以往生的。若想消業障,須把自己過去生中七世父母的亡靈超度上去,父母超度完後,還要超度兄弟、姐妹、兒女、與自己有關的冤親債主等都得超度完,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往生極樂,欠賬不還,想自己一走了之,這是不可能的事。至於超度的事,還必須自己做,先要在佛像前發願,表明超度的意願和決心,接著每天要完成定量的功課,連續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再由七位佛友一起助念一天,最後將所做功德全部迴向被超度者。這樣能否得度還得經過勘驗,如若不行還得從頭來過。」佛友說她是得到師父秘傳,對外保密,她自己已經按此方法做完了,由於見余虔誠有緣,才破例告訴。感激之下,余自當按照教習之法效仿,這樣一遍下來,遂請七位佛友幫忙助念、迴向,然後請予勘驗。但就在勘驗之時,余心生疑竇,但見佛友跪在佛像前,取出一對月牙形狀的木塊,在香火上繞了三圈後,就地扔了三次,然後對照書本尋出卦辭,進行斷卦判別。然後非常高興的對余說:「恭喜師兄,你的父母亡靈超上去了!」,這樣的過程只經歷一次後,因對此法産生懷疑,便放下了繼續超度的活計。
爲了開智慧,余還研讀《金剛經》、《六祖法寶壇經》、《妙法蓮華經》等佛教經典,終因沒有智慧弄了個不明不白。一次參學到了浙江嵊泗島,見有家長帶著孩子朝拜文殊菩薩,說是能開智慧,有助於讀書。心想自己就是因爲缺少智慧,所以不能明心見性。於是決定與同修一起朝聖五臺山,禮拜文殊菩薩,祈求文殊菩薩開智慧。到了五臺山後,更是逢佛便拜,逢塔便繞,逢僧便供養,逢乞討便布施,虔誠祭拜,不敢怠慢。朝山回家,恰逢有寺院對在家居士授受五戒,又便欣然受之。心想,只要能開智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麽做都行。接下來的事情讓余體會到佛法所講的「因緣不可思議」。有一天,碰到同受五戒的佛友,借給余一套光碟,介紹說是一位臺灣的性廣法師講解的《解脫之道》,回到家裏馬上就看,這一下自己被師父的法語所震撼!原來自己辛苦了十幾年的求啊!拜啊!只不過是外道們用來向神祈福的一種形式,還不是佛陀當年所說的正法,自己還是站在佛門之外。難怪自己總是在煩惱痛苦中不得解脫,原來自己根本就不瞭解佛法,沒有建立正知正見,而今天所遇到的《解脫之道》正是自己追求多年所尋覓的法啊!
得到了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寶,就如饑似渴的聽聞學習,大有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之感,一發不可收拾。聽完了《解脫之道》,又接著聽《心經》、《金剛經》、《十四無記》、《中觀今論》、《雜阿含經》,真是越聽越明白,越聽越慶幸,越聽越感恩!那份對法的明白,對自己此生能得遇正法的慶幸,對印順導師和師父的感恩!無法言表。通過對法的聞、思、修,自己的行爲改變了,放下了每天的早晚功課,而把時間用來聽法和思惟,放下了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追求,而是把功夫用在觀照自己的心行上,改變自己的習性上。
經過兩年來的不斷熏習,不敢說有何證悟,但自己還是有一些心得,願與大家分享。
1、自己的煩惱慢慢止息了,貪、嗔、癡慢慢淡薄,妄念漸漸少了,身心清淨安祥。
2、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堅定不移,尤其是對導師爲我們抉擇的正法堅信不移。對自己抉擇的《解脫之道》堅定不移。
3、“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過去自己爲了避苦趨樂,爲了保住那個虛幻的“我”,求啊!拜啊,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今天,自己已然得見正法,領悟生死如幻,放下了我執我見,縱然明日復死,又有何憾!因此對死亡已沒有一點恐懼感。知道法法皆緣起,無自性空,當下即是淨土,不生不滅,無須往生。
4、對尚在生死苦海中尋尋覓覓尋求解脫者,心生不忍,自己在感恩之餘,當將自己融入師父的弘法大業中,隨順因緣,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5、如果有緣,希望通過這篇心得體會,與不相識的您分享交流,如果對您有所助益,筆者將隨喜!
以上只是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爲了解脫生死而尋尋覓覓十幾年的心路歷程,把它寫出來作爲自己的學習心得,並與同修分享,如有謬誤敬請指正。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恩印順導師!
感恩恩師上體下方法師!
感恩法界!
感恩一切因緣!
貫堅合十 2009.9. 2
由於對“苦”的深刻體會,因此,對離開這個“五濁惡世”有著強烈的願望。每天早晚讀誦《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念誦佛號,堅持布施和放生,親近和供養僧衆,出資印經等,虔誠之至。寄望於阿彌陀佛佛力加持和接引,一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恐自己不夠精進,後來不斷加時,每天做功課五個小時。儘管自己非常虔誠努力用功,十幾年下來,捫心自問,自己還是煩惱不斷,痛苦連連,對往生極樂無有把握。這究竟是爲什麽?找了很久,天地茫茫之間始終找不到答案。偶爾之間遇到一位佛友,她告訴我:「我們生生世世造下了無數的業障,現在你想往生極樂,先得把業障消除,不然是難以往生的。若想消業障,須把自己過去生中七世父母的亡靈超度上去,父母超度完後,還要超度兄弟、姐妹、兒女、與自己有關的冤親債主等都得超度完,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往生極樂,欠賬不還,想自己一走了之,這是不可能的事。至於超度的事,還必須自己做,先要在佛像前發願,表明超度的意願和決心,接著每天要完成定量的功課,連續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再由七位佛友一起助念一天,最後將所做功德全部迴向被超度者。這樣能否得度還得經過勘驗,如若不行還得從頭來過。」佛友說她是得到師父秘傳,對外保密,她自己已經按此方法做完了,由於見余虔誠有緣,才破例告訴。感激之下,余自當按照教習之法效仿,這樣一遍下來,遂請七位佛友幫忙助念、迴向,然後請予勘驗。但就在勘驗之時,余心生疑竇,但見佛友跪在佛像前,取出一對月牙形狀的木塊,在香火上繞了三圈後,就地扔了三次,然後對照書本尋出卦辭,進行斷卦判別。然後非常高興的對余說:「恭喜師兄,你的父母亡靈超上去了!」,這樣的過程只經歷一次後,因對此法産生懷疑,便放下了繼續超度的活計。
爲了開智慧,余還研讀《金剛經》、《六祖法寶壇經》、《妙法蓮華經》等佛教經典,終因沒有智慧弄了個不明不白。一次參學到了浙江嵊泗島,見有家長帶著孩子朝拜文殊菩薩,說是能開智慧,有助於讀書。心想自己就是因爲缺少智慧,所以不能明心見性。於是決定與同修一起朝聖五臺山,禮拜文殊菩薩,祈求文殊菩薩開智慧。到了五臺山後,更是逢佛便拜,逢塔便繞,逢僧便供養,逢乞討便布施,虔誠祭拜,不敢怠慢。朝山回家,恰逢有寺院對在家居士授受五戒,又便欣然受之。心想,只要能開智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麽做都行。接下來的事情讓余體會到佛法所講的「因緣不可思議」。有一天,碰到同受五戒的佛友,借給余一套光碟,介紹說是一位臺灣的性廣法師講解的《解脫之道》,回到家裏馬上就看,這一下自己被師父的法語所震撼!原來自己辛苦了十幾年的求啊!拜啊!只不過是外道們用來向神祈福的一種形式,還不是佛陀當年所說的正法,自己還是站在佛門之外。難怪自己總是在煩惱痛苦中不得解脫,原來自己根本就不瞭解佛法,沒有建立正知正見,而今天所遇到的《解脫之道》正是自己追求多年所尋覓的法啊!
得到了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寶,就如饑似渴的聽聞學習,大有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之感,一發不可收拾。聽完了《解脫之道》,又接著聽《心經》、《金剛經》、《十四無記》、《中觀今論》、《雜阿含經》,真是越聽越明白,越聽越慶幸,越聽越感恩!那份對法的明白,對自己此生能得遇正法的慶幸,對印順導師和師父的感恩!無法言表。通過對法的聞、思、修,自己的行爲改變了,放下了每天的早晚功課,而把時間用來聽法和思惟,放下了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追求,而是把功夫用在觀照自己的心行上,改變自己的習性上。
經過兩年來的不斷熏習,不敢說有何證悟,但自己還是有一些心得,願與大家分享。
1、自己的煩惱慢慢止息了,貪、嗔、癡慢慢淡薄,妄念漸漸少了,身心清淨安祥。
2、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堅定不移,尤其是對導師爲我們抉擇的正法堅信不移。對自己抉擇的《解脫之道》堅定不移。
3、“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過去自己爲了避苦趨樂,爲了保住那個虛幻的“我”,求啊!拜啊,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今天,自己已然得見正法,領悟生死如幻,放下了我執我見,縱然明日復死,又有何憾!因此對死亡已沒有一點恐懼感。知道法法皆緣起,無自性空,當下即是淨土,不生不滅,無須往生。
4、對尚在生死苦海中尋尋覓覓尋求解脫者,心生不忍,自己在感恩之餘,當將自己融入師父的弘法大業中,隨順因緣,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5、如果有緣,希望通過這篇心得體會,與不相識的您分享交流,如果對您有所助益,筆者將隨喜!
以上只是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爲了解脫生死而尋尋覓覓十幾年的心路歷程,把它寫出來作爲自己的學習心得,並與同修分享,如有謬誤敬請指正。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恩印順導師!
感恩恩師上體下方法師!
感恩法界!
感恩一切因緣!
貫堅合十 2009.9. 2
訂閱:
文章 (Atom)